★《查令十字街84号》续集,中文版首度面世!
★世界爱书人必读珍藏。廿年缘悭一面。
★那时候,写信和读书,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查令十字街84号》没有使我富有,它只是让我收到数以百计的来信和电话,使我受到好评,恢复我一路走来丢失已久的自信和自尊。
我一生都在期盼 来伦敦看看,我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下车,来到昔日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我心中想着一个人,我和他通了这么多年的信,如今,我来到了这里,他却已不在……
=======
《查令十字街84号》1970年的出版令海莲·汉芙备受瞩目。 1971年,海莲终于得以踏上她魂牵梦绕的伦敦,《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这次旅行中的日记。日记中,她对逝去知音的追念、对英国古典文学与历史的热爱、旖旎的英国风物,都历历在目。 海莲返回美国后,将日记与前篇一并出版,受到无数爱书人的追捧,“查令十字街84号”自此成为书痴圣地,成为爱书人之间心领神会的暗号。
=======
★这是一本迷人的小书。值得你花一小时的时间去阅读,以接触到人性。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一座独特的、令人捧腹大笑的宝藏。 ——《旧金山观察家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不仅是两个不同世界碰撞的诙谐叙述,更是一封写给英国及其文学遗产的情书。——Amazon
★无论是平淡生活中关于书籍的讨论,还是书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 ——《环球时报》(The Global Times)
海莲·汉芙,1916年生于美国费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一名剧作家在纽约度过的。然而,她在1970年出版的书信集回忆录《查令十字街84号》令她名声大振,并使她得以访问伦敦,并撰写本书。她终身未婚,1997年在纽约逝世。
“飞机离开跑道——突然,好像一切都消失了:布鲁姆斯伯里街、摄政公园、罗素广场和拉特兰门。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切都不是真的。甚至所有的人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想象,他们全是幻影。” 是的!好真实的感受。一次次的让我去想,存在究竟是什么,时间究竟是什么。...
丽芙终于去了伦敦,这是她写的日记集,对这个城市的感触、往昔的追忆。
评分海莲汉芙终于来到了伦敦,从远距离的遥想,到近距微观印证自己的想象。她来见她的老友们,文学里邂逅的旧友,去参见坟墓或老宅宫殿美术馆。引领她的是活着并继续有趣的伦敦人。海莲汉芙仍旧率真讨喜,但对查令十字街84号着墨更少更为含蓄,但在约翰邓恩的大教堂那天,她终于写道自己迟来了十五年,“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约翰邓恩”。尽在不言~
评分丽芙终于去了伦敦,这是她写的日记集,对这个城市的感触、往昔的追忆。
评分“我开始走回楼下,心中想着一个人,现在已经死了。我和他通了这么多年的信。楼梯下到一半,我把手放在橡木扶手上,默默地对他说,‘怎么样,弗兰克?我终于到了这里。’”
评分续作很没必要,顺带明白为什么作者的代表作只有《查令十字街84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