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遗事

真爱遗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潘翎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宋菁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10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768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爱情
  • 回忆
  • 家庭
  • 亲情
  • 治愈
  • 成长
  • 情感
  • 小说
  • 温暖
  • 感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讲述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情在中国的发展史。书名灵感来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作者从《牡丹亭》、艾伦·凯、厨川白村等作家作品中汲取养分,在民国名士身上寻找爱情的踪影。继上海书写与海外华人叙史之后,潘翎将视线投射到二十世纪中国爱情观的演变之上,探索中国传统中的“情”如何与西方浪漫爱交汇融合,揭开新式恋爱的洋洋大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潘翎(Lynn Pan,1945—2024),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移居香港。1963年取得伦敦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心理学。曾任职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剑桥大学,1970年代初开始写作。她的作品多偏重中国社会的人事物景,尤其侧重于讲述上海和海外华人的故事。曾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上海沧桑一百年》,个人作品包括《炎黄子孙——海外华人的故事》、Old Shanghai: Gangsters in Paradise等。1991年获马丁·路德·金纪念奖。

译者简介:

宋菁,翻译学博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萨里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信息

致 谢
第一章 爱的前菜
第二章 孔子与弗洛伊德
第三章 爱情与西方世界
第四章 关键词
第五章 两部爱之杰作
第六章 茶花女
第七章 《迦茵小传》与浪漫主义小说
第八章 爱语
第九章 两种逃避的方式
第十章 浮士德、维特和莎乐美
第十一章 艾伦·凯
第十二章 独一无二
第十三章 寻找爱情:郁达夫
第十四章 高举爱情旗帜:徐志摩
第十五章 爱的背叛:张爱玲
第十六章 爱情的凋亡
第十七章 笔落长思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潘翎以考古学家般的敏锐目光,在历史褶皱里打捞情爱观念的吉光片羽。从汤显祖笔下"情不知所起"的古典幽情,到民国沙龙里西风东渐的浪漫主义余烬,这场横跨三个世纪的爱情考古,在文人笔墨与市井流言间勾勒出情爱观念的基因图谱。作者巧妙拆解张爱玲笔下的新式婚恋困局,让厨川...

评分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以绵延三百余年的历史长卷,钩沉中国爱情观的蜕变轨迹。作者潘翎以文人著述与名士风流为棱镜,从明末《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惊世宣言,一路溯源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式恋爱的勃兴,在东西方思潮激荡的缝隙间,编织出一部...  

评分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以绵延三百余年的历史长卷,钩沉中国爱情观的蜕变轨迹。作者潘翎以文人著述与名士风流为棱镜,从明末《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惊世宣言,一路溯源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式恋爱的勃兴,在东西方思潮激荡的缝隙间,编织出一部...  

评分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讲述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情在中国的发展史。展现了“爱”的概念如何在反对包办婚姻与纳妾制的独立自主选择、一夫一妻制与西方的浪漫爱典范中逐渐转变。 书名灵感来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作者...  

评分

从中之“情”与西之“爱”的交融中可以窥见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从爱情文化的发展史也可以窥见中国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发展动势,潘翎著、宋菁译的《真爱遗事》视角独特,译文流畅自然,精准还原了原著的情感基调与细腻笔触,在阅读中文译本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原著...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爱情观的现代化从来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凯歌,而是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文化苦旅。

评分

潘翎的《真爱遗事》像一场跨越四百年的文化考古,从汤显祖笔下“生者可以死”的杜丽娘,到徐志摩飞机失事时口袋里的陆小曼手帕,作者用显微镜般的考据精神,把中国爱情观的演变铺陈成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才子佳人的风流账,更是新旧文明撞击下爱情如何从古典的“情教”蜕变为现代人的精神刚需。书中对《牡丹亭》与厨川白村思想的互文解读尤其精彩——原来杜丽娘为爱还魂的执念,早暗合了民国文人对自由恋爱的疯魔追逐。这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作品,它让我们看见:所谓爱情革命,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民族在时代飓风里重塑灵魂的倒影。

评分

潘翎以跨文化的视角剖开了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层积岩。这部情感民族志或许在于所有关于真爱的叙事,都是文明转型期最真实的候症。

评分

跟随《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潘翎指出“爱情”最早于1908年出现在《辞源》中,但到1931年才第一次有“爱情”这个词条。这些事实表明,爱情以前不是婚姻的前提。中国跟其他社会一样,以前当然有过爱,也有过情,但浪漫意义上的“爱情”未必是过去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今天,试图从中理解自己情感的中国人几乎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建构,而不是客观现实,而只是雕刻“爱”语义领域的一种方式,五四文人似乎决心引进西方文化中最糟糕的部分,同时仔细过滤其中的宝贵部分,西方传统中的爱唤起了身体和灵魂的二重性——当时这在中国是一个未知的概念——以及爱与性之间的分离,以及真爱的纯洁使人更接近上帝的观念。似乎遗憾的是,五四以来人们抛弃过时且往往残酷的服从和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概念,却转向适应关于性与爱的新迷信。

评分

《真爱遗事》这本书,真的让我读得停不下来。它讲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故事,而是那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爱情、失去和回忆。读着读着,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一些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共鸣。书里的角色很真实,他们的喜怒哀乐都特别贴近生活,有时候我会为他们着急,有时候又会被他们的坚持打动。最让我触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在讲爱情,更像是在告诉我,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和遗憾,但正是这些让我们成长。读完以后,我发现自己对感情有了新的理解,也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它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我在平淡的文字里感受到深深的情感。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慢慢读的书,它让我觉得,爱和成长真的没那么复杂,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