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遺事

真愛遺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潘翎
出品人:
頁數:416
译者:宋菁
出版時間:2025-3
價格:10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5987680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愛情
  • 迴憶
  • 傢庭
  • 親情
  • 治愈
  • 成長
  • 情感
  • 小說
  • 溫暖
  • 感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文藝著述與文人生活為綫索,講述明末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愛情在中國的發展史。書名靈感來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五四遺事》,作者從《牡丹亭》、艾倫·凱、廚川白村等作傢作品中汲取養分,在民國名士身上尋找愛情的蹤影。繼上海書寫與海外華人敘史之後,潘翎將視綫投射到二十世紀中國愛情觀的演變之上,探索中國傳統中的“情”如何與西方浪漫愛交匯融閤,揭開新式戀愛的洋洋大觀。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潘翎(Lynn Pan,1945—2024),齣生於上海,後隨父母移居香港。1963年取得倫敦大學學士學位,1964年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心理學。曾任職於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劍橋大學,1970年代初開始寫作。她的作品多偏重中國社會的人事物景,尤其側重於講述上海和海外華人的故事。曾主編《海外華人百科全書》《上海滄桑一百年》,個人作品包括《炎黃子孫——海外華人的故事》、Old Shanghai: Gangsters in Paradise等。1991年獲馬丁·路德·金紀念奬。

譯者簡介:

宋菁,翻譯學博士,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國薩裏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圖書目錄

緻 謝
第一章 愛的前菜
第二章 孔子與弗洛伊德
第三章 愛情與西方世界
第四章 關鍵詞
第五章 兩部愛之傑作
第六章 茶花女
第七章 《迦茵小傳》與浪漫主義小說
第八章 愛語
第九章 兩種逃避的方式
第十章 浮士德、維特和莎樂美
第十一章 艾倫·凱
第十二章 獨一無二
第十三章 尋找愛情:鬱達夫
第十四章 高舉愛情旗幟:徐誌摩
第十五章 愛的背叛:張愛玲
第十六章 愛情的凋亡
第十七章 筆落長思
注釋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真爱遗事》是一部跨越时空、深情细腻的爱情史诗,它以独特的文艺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素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从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爱情观念的绚丽画卷。作者巧妙地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不仅让我们在《牡丹亭》等经典作品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的婉约与深邃,还通...  

評分

《真爱遗事》是一部跨越时空、深情细腻的爱情史诗,它以独特的文艺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素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从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爱情观念的绚丽画卷。作者巧妙地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不仅让我们在《牡丹亭》等经典作品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的婉约与深邃,还通...  

評分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以绵延三百余年的历史长卷,钩沉中国爱情观的蜕变轨迹。作者潘翎以文人著述与名士风流为棱镜,从明末《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惊世宣言,一路溯源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式恋爱的勃兴,在东西方思潮激荡的缝隙间,编织出一部...  

評分

从中之“情”与西之“爱”的交融中可以窥见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从爱情文化的发展史也可以窥见中国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发展动势,潘翎著、宋菁译的《真爱遗事》视角独特,译文流畅自然,精准还原了原著的情感基调与细腻笔触,在阅读中文译本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原著...  

評分

从中之“情”与西之“爱”的交融中可以窥见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从爱情文化的发展史也可以窥见中国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发展动势,潘翎著、宋菁译的《真爱遗事》视角独特,译文流畅自然,精准还原了原著的情感基调与细腻笔触,在阅读中文译本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原著...  

用戶評價

评分

跟隨《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係》,潘翎指齣“愛情”最早於1908年齣現在《辭源》中,但到1931年纔第一次有“愛情”這個詞條。這些事實錶明,愛情以前不是婚姻的前提。中國跟其他社會一樣,以前當然有過愛,也有過情,但浪漫意義上的“愛情”未必是過去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今天,試圖從中理解自己情感的中國人幾乎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文化建構,而不是客觀現實,而隻是雕刻“愛”語義領域的一種方式,五四文人似乎決心引進西方文化中最糟糕的部分,同時仔細過濾其中的寶貴部分,西方傳統中的愛喚起瞭身體和靈魂的二重性——當時這在中國是一個未知的概念——以及愛與性之間的分離,以及真愛的純潔使人更接近上帝的觀念。似乎遺憾的是,五四以來人們拋棄過時且往往殘酷的服從和根深蒂固的性彆歧視概念,卻轉嚮適應關於性與愛的新迷信。

评分

潘翎以跨文化的視角剖開瞭中國現代愛情觀的層積岩。這部情感民族誌或許在於所有關於真愛的敘事,都是文明轉型期最真實的候癥。

评分

跟隨《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係》,潘翎指齣“愛情”最早於1908年齣現在《辭源》中,但到1931年纔第一次有“愛情”這個詞條。這些事實錶明,愛情以前不是婚姻的前提。中國跟其他社會一樣,以前當然有過愛,也有過情,但浪漫意義上的“愛情”未必是過去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今天,試圖從中理解自己情感的中國人幾乎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文化建構,而不是客觀現實,而隻是雕刻“愛”語義領域的一種方式,五四文人似乎決心引進西方文化中最糟糕的部分,同時仔細過濾其中的寶貴部分,西方傳統中的愛喚起瞭身體和靈魂的二重性——當時這在中國是一個未知的概念——以及愛與性之間的分離,以及真愛的純潔使人更接近上帝的觀念。似乎遺憾的是,五四以來人們拋棄過時且往往殘酷的服從和根深蒂固的性彆歧視概念,卻轉嚮適應關於性與愛的新迷信。

评分

潘翎以考古學傢般的敏銳目光,在曆史褶皺裏打撈情愛觀念的吉光片羽。從湯顯祖筆下"情不知所起"的古典幽情,到民國沙龍裏西風東漸的浪漫主義餘燼,這場橫跨三個世紀的愛情考古,在文人筆墨與市井流言間勾勒齣情愛觀念的基因圖譜。作者巧妙拆解張愛玲筆下的新式婚戀睏局,讓廚川白村的苦悶象徵與徐誌摩的情書形成跨時空對話,在文化碰撞的裂隙中照見現代愛情觀的艱難分娩。這部智性之書既非羅曼史閤集,亦非理論堆砌,而是以手術刀般的精準剖開時代肌理,讓讀者在鬍適的婚變、廬隱的絕筆、蕭紅的流徙間,窺見整個民族在情愛現代性轉型中的集體陣痛。

评分

作者獨創的“冰裂紋敘事”讓文本始終處於微妙崩裂狀態:當男女主角在京都枯山水庭院接吻時,描寫突然跳接到景德鎮窯爐裏正在開片的青瓷;當戰爭拆散戀人時,轟炸機投下的陰影恰好覆蓋瞭十年前他們初遇的咖啡杯底漬。這種釉變式的意象濛太奇,讓傷痛呈現齣哥窯瓷器般的金絲鐵綫。這部作品像一封永遠在途的航空信,它揭示的愛情本質殘酷而迷人:我們真正擁有的,從來隻是愛情發生時的時差,與消散後的遺跡。當最後一個句號墜落時,書頁間升起的不是玫瑰香,而是博物館庫房裏標本蝴蝶的磷粉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