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羌

尋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明珂,1952年生於颱灣,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博士,現為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在颱灣大學、颱灣政治大學、颱灣東吳大學等校教授曆史與人類學相關課程。1994年以來,多次到川西地區進行羌族田野調查。主要研究範圍是羌族及西南少數民族,北方遊牧社會之曆史與人類學研究。主要著述:《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華夏邊緣--曆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蠻子、漢人與羌族》。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王明珂 撰文/攝影
出品人:
頁數:189
译者:
出版時間:2009-5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67156
叢書系列:齣古入今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王明珂 
  • 田野調查 
  • 隨筆 
  • 社會學 
  • 民族 
  • 文化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這是一本配閤照片的田野雜記,來呈現作者十幾年的尋羌之旅中所見、所聞,介紹各地羌村民眾生活與溝中的文化、傳說。這不隻為瞭紀念一些驟然消逝的過去,而更希望藉著它來呈現羌族的獨特之處――他們如一麵誠實的鏡子,映照著人們難以察覺的自我本相。

001 岷江上遊

一元錢的命/002

在川藏之間/004

015 鬆潘

與世隔絕的村寨?/016

溝中的世界/018

杜傑的傢人/024

高山草場/033

山神與地盤神/038

鬆潘城/045

黎光明/054

060 北川

蕎麥的故事/061

白馬將軍與走馬將軍/070

漢番邊界/072

鬍耀邦贈送的藏袍 /073

禹裏羌鄉/079

086 茂縣

周老師與毛老師/087

老童與寨子裏的酒/091

永和河壩/096

毒藥貓/102

翻越史傢山梁子/109

水磨坪與巴卓溝/111

射蟒英雄的故事/116

三龍溝/117

三龍諾窩寨/121

黑虎五族/124

黑虎將軍/128

黑虎溝的老端公/129

牛尾巴寨“人過年”/133

沙朗與尼薩/141

146 汶川

周倉背石塞雁門/149

瓦寺土司/150

馬端公/154

釋比經文:羌戈大戰/157

孝子與孽龍/159

161 理縣

爾瑪尼(黑羌族)/163

弟兄祖先故事/168

170 黑水

大黑水/173

蘇永和/177

小黑水的猼猓子/182

185 後記

自序

1994夏季,我的學術生涯發生瞭一個重要轉變。對曾是年少輕狂的我來說,在此之前兩年得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又在這一年得到馳名國際學界之曆史語言研究所的終身聘職,四十歲以後的學術生命中還會有什麼可令人振奮的轉變?

然而就在這一年,我首次踏上大陸的土地。由北京到西安、西寜,一路上造訪各地考古與民族研究機構,到處遞齣我印著“哈佛大學博士”的名片,賣弄著我在西方苦讀有成的學問。直到一天,我來到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見到我碩士、博士論文中的研究主題,羌族……

我的尋羌之旅便始於這一年,1994年夏季。在西安,陝西考古研究所的朋友領著我到處看西周早期遺址,我遙想,當年姬姓族如何與土著薑姓族閤作開拓此基業。而後,我由西安搭上往西寜的火車。在穿越隴山時我望著車窗外,依稀看見兩韆多年前西戎中的秦人吞並鄰近諸戎部落,殘餘的戎人扶老攜幼逾過汧水、隴山往西遷徙的景象。火車進入湟水河榖,當年一個神話般的戎人,無弋爰劍,受秦人追捕逃到此地,是什麼樣的神奇讓他以及他的後世子孫成為羌人的領袖豪酋?在西寜、湟中、湟源等地,我望著河榖上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田,仿佛見到漢代羌人各大部落彼此爭奪這些美好河榖,以及,後來當這些河榖成為漢軍屯駐的田地後,他們卑微地請求漢軍允許他們在沒有人耕作的河榖放牧。由西寜返迴西安後,我乘火車穿越秦嶺。在自古號稱難行的山崖蜀道上仍可見一截截殘存的巨木棧道,我想著,古羌人是否便是由此穿過秦嶺天塹,一波波地進入川西北成為兩漢魏晉時的白狼、白馬等羌部?

如此我一路跟隨文獻記載中的曆史記憶,追尋羌人來到汶川。然而便是在此,突然,前麵那些曆史臆想以及我二十年來的羌族研究成為一場空幻夢境。麵對真真實實的羌族,我覺得自己對人、社會、民族、曆史等等的知識貧乏得可笑。於是此後到2003年,這十年間(除瞭1999年我身在美國),我每年都在羌族地區住上一兩個月,在真實的“人”與“社會”麵前從頭做一個學生,重新尋找古代羌人與今之羌族。2003年,我以羌族為主題的著作《羌在漢藏之間》齣版。此後我的研究田野轉移到川西的大渡河流域,與紅原、若爾蓋等川西北草原地區。經常從馬爾康或紅原迴成都,我都要刻意經過鬆潘、茂縣、汶川等地,探探老朋友們。

發生在2008年5月間的汶川大地震,羌族人民的生命、財産、文化受到極嚴重的損失。而所有這一切的根基,環境生態,更受到難以恢復的破壞。悲傷之餘,我的一些羌族朋友甚至有齣於激憤的宿命觀,他們說,這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似乎是針對著羌族而來。我不認為這是什麼神秘的宿命,它隻是一種曆史與地理環境二者疊閤造成的結果。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兩大高低地理闆塊間的斷層帶上,在長程曆史發展下,兩大地理闆塊分彆為藏、漢所占有,而羌族正處在漢藏之間,因此也在此兩大闆塊之間。

目前災後羌族社會文化復建陸續開展,羌族社會將有一番新麵貌,文化也會有改變創新——這是1980年代以來持續發生的變化,地震破壞及災後重建隻是讓它突然加速而已。我以這本配閤照片的田野雜記,來呈現過去我的尋羌之旅中所見、所聞,介紹各地羌村民眾生活與溝中的文化、傳說。這不隻為瞭紀念一些驟然消逝的過去,而更希望藉著它來呈現羌族獨特之處——他們並無奇風異俗,隻是有如一麵誠實的鏡子,映照著人們難以察覺的自我本相。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非是社会学专业,读此书只为释疑。 印象更深的,是一个虔诚的学者对社会变迁的态度。或者,所有要从事的事业,最终都要成为信仰方能有最好的成就。 最初,凭自己那些微末又矫情的背景知识,我总以为5·12至少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善意关注,使更僻远的人群更容易脱离山寨聚...  

評分

羌乡之变 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学者葛维汉多次到羌族聚居的川西地区进行旅行调查。在日后撰写的《羌族的习俗与宗教》一文中,他记叙了当时羌族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宗教等。有些场景直至今日仍然未变,比如他写道他在1933年目击的一场地震,“这场地震使许多...  

評分

羌乡之变 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学者葛维汉多次到羌族聚居的川西地区进行旅行调查。在日后撰写的《羌族的习俗与宗教》一文中,他记叙了当时羌族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宗教等。有些场景直至今日仍然未变,比如他写道他在1933年目击的一场地震,“这场地震使许多...  

用戶評價

评分

田野手記

评分

樓上的老藺到北川頂崗,聽他講那裏的小女生都能喝海碗的土酒

评分

感觸生活, 忠實記述, 即使筆下的與身邊的多麼的不同.

评分

感觸生活, 忠實記述, 即使筆下的與身邊的多麼的不同.

评分

錯彆字有點多。校對不太認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