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地区作为全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的关注,但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广泛接触和融合的时代,卡瓦格博地区淳朴的民风和清净的自然,仍免不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刷。郭净先生背着简单的行囊走村串户、翻山越岭行走在山间。为了真实记录和观察当地的情况,与村民同吃同住,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村民给他的称呼是“桑匹记者”,而不是外来的“甲”。在这本《雪山之书》中,郭净先生从中国最严重的梅里(卡瓦格博)山难入手,以纪录片拍摄者和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开展长期调查,深入了解当地藏族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信仰,以及外来探险与开发活动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雪山之书》以口述历史和调查笔记结合的方式,探讨当地人如何与山、与身边的自然打交道,描述了卡瓦格博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神山文化的变迁。以纪实的方法,呈现了卡瓦格博地区的环境历史、传统民间环境保护法则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种种冲突、民间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有益作用等等内容。
第一次看到写梅里雪山的50万字的《雪山之书》,完全惊呆了!从梅里雪山史上最大的山难开始,写到登山者、当地村民、外来支教的青年、游客……不同人对同一座雪山的理解,以及藏民如何看待动植物、冰川,如何看待死亡。我至今能背出书里各章节的题目:山难、狼之祸、冰川正在融...
评分第一次看到写梅里雪山的50万字的《雪山之书》,完全惊呆了!从梅里雪山史上最大的山难开始,写到登山者、当地村民、外来支教的青年、游客……不同人对同一座雪山的理解,以及藏民如何看待动植物、冰川,如何看待死亡。我至今能背出书里各章节的题目:山难、狼之祸、冰川正在融...
评分第一次看到写梅里雪山的50万字的《雪山之书》,完全惊呆了!从梅里雪山史上最大的山难开始,写到登山者、当地村民、外来支教的青年、游客……不同人对同一座雪山的理解,以及藏民如何看待动植物、冰川,如何看待死亡。我至今能背出书里各章节的题目:山难、狼之祸、冰川正在融...
评分常說,只有這本書的作者能喚起我對人類學的興趣。 讀完最後一頁,掩卷。就在今早,在德欽做村民影像培訓的L君給我電話,說書中多次寫到的阿覺娃卓瑪的老公身體不太好,可能是慢性白血病,已經兩年,但他們一直沒有看西醫,也很少人知道,包括這個男的工作單位都不知道,只是吃...
内容都非常好,就是太厚太重了。
评分写的认真,足矣。
评分写的认真,足矣。
评分一座阿尼卡瓦格博成就一位人类学家。
评分四星半。有文笔,有学术,有情怀。面面俱到,鲜活生动,展现了卡瓦格博以及围绕着它生活的非常可爱的人民。既有扎实可信、客观细致的科学记录,又有信仰、宗教、民俗、传说的加持,很好看,五百多页极为流畅。印象最深是前面的山难和后面的梅里外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