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这小子

兰波这小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法] 皮埃尔·米雄
出品人:六点图书
页数:0
译者:骜龙
出版时间:2025-2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7576051421
丛书系列:传记式虚构系列
图书标签:
  • 诗歌
  • 法国文学
  • 兰波
  • 波德莱尔
  • 象征主义
  • 浪漫主义
  • 现代诗
  • 文学
  • 传记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传记式虚构系列,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卡夫卡奖获得者皮埃尔·米雄致敬少年诗神兰波之作

1.作者皮埃尔·米雄曾获得卡夫卡奖、尤瑟纳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十二月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法国文坛备受关注、极具颠覆性的作家。

2.作为盛行于法国文坛的书写新浪潮,传记式虚构对国内文学创作者探索与实践新文体写作具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兰波(1854—1891)是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少年时代兰波便开始写诗并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但他同时也放荡不羁,充满反叛精神,后来早早退出诗坛,英年早逝,成为诗坛稍纵即逝的神话。

“写兰波的书只有唯一一本,所有内容写出来都一个样。”《兰波这小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打破了这一传统。它既是断章,仅仅截取兰波生命中几个不起眼的时刻;也是残篇,以兰波写完《地狱一季》为全书结尾。同一个故事夹杂着两种声音。一个声音讲述不一样的兰波:受困于家庭牢笼,年少成名却难在巴黎找到立足之地,为爱奔走却在他乡斩断情缘,最终放弃文学远赴非洲。另一个声音穿引其间,是米雄自己的:他对兰波的阅读,对虚构的思考,对文学的坚持……

【媒体评论】

通过传记与虚构的精彩融合,以言简意赅、感人至深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兰波这个男孩、这个男人、这位诗人,还有谁比皮埃尔·米雄更适合呢?

——艾莉森·沃特斯(耶鲁大学)

法国作家皮埃尔·米雄凭借着对传记不确定性的持续挖掘,成就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兰波这小子》聚焦这位有史以来被奉为神话的作家,可谓一部心绪跌宕、如匕首般薄而锋利的反传记。

——《纽约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皮埃尔·米雄(Pierre Michon),1945年生于法国克勒兹省卡兹镇,曾在克莱蒙-费朗大学主修文学。1984年,处女作《微渺人生》获法兰西文化奖,意大利译本获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2年,《国王的身体》和《神父》获十二月文学奖;2009年,《十一人》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2015年,米雄以终身成就获得第一届尤瑟纳尔文学奖,2019年又被授予卡夫卡奖。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文学,却声称对写作的执迷浪费了生命。

译者简介:

骜龙,博士,南京大学法语系助理研究员。

目录信息

相传维塔莉·兰波,本姓居伊夫1
在所有获奖人中间10
也不在邦维尔家18
再无踪影的诗人29
再谈《圣经》41
再回东站61
再说诗人热尔曼·努沃75
附录 兰波之后,赤子之前9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兰波这小子,人生经历不简单,作者取了几个片段入手,朦朦胧胧中能感受到大致是啥情况。《兰波这小子》这本书不简单,个人诗歌领域造诣太低,拿到这本书有点暴殄天物了,作者用了心,用诗歌般的语句来讲述兰波的人生;译者用了心,用中文的韵脚来让读者感受原文的精髓。 感谢这...  

评分

本书通过虚构式描写的方式,截取了兰波生平几个重要节点,通过放大与他相交重要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如母亲维塔利·兰波(以诗倾诉情感的对象)、老师乔治·伊藏巴尔(颠覆和嘲笑的诗的对象)、诗人邦维尔(给予金穗的前辈却又是诗歌的“吉尔”)、短暂的伴侣魏尔伦、摄影师卡尔...  

评分

本书通过虚构式描写的方式,截取了兰波生平几个重要节点,通过放大与他相交重要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如母亲维塔利·兰波(以诗倾诉情感的对象)、老师乔治·伊藏巴尔(颠覆和嘲笑的诗的对象)、诗人邦维尔(给予金穗的前辈却又是诗歌的“吉尔”)、短暂的伴侣魏尔伦、摄影师卡尔...  

评分

讀完10天左右的補充說明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是很難寫評論的。大體原因如下面這段描寫。作為讀者我的語言基本上被同化了。這些字句現在也幾乎算作我的證詞和在場,對,這本書就是以此塑造真實的,它不是通過信息來呈現蘭波這個人的,而是通過表現的語言讓這個人以文學的性質從你...  

评分

本书通过虚构式描写的方式,截取了兰波生平几个重要节点,通过放大与他相交重要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如母亲维塔利·兰波(以诗倾诉情感的对象)、老师乔治·伊藏巴尔(颠覆和嘲笑的诗的对象)、诗人邦维尔(给予金穗的前辈却又是诗歌的“吉尔”)、短暂的伴侣魏尔伦、摄影师卡尔...  

用户评价

评分

传记式虚构,旨在为前人陨落的灵魂,寻找一些蛛丝马迹,通过想象得以重塑他们的“肉身”,并赋予不可思议的灵性。曾经接触过这种题材的写作,我的文笔自然远不及作者皮埃尔·米雄那般跳跃、丰盈又极具幽默。这本只有65000字的小册子,读完之后虽觉酣畅,却仍意犹未尽。我喜欢张何之写序的质感,也喜欢马拉美的浪漫,更喜欢那些与兰波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物。像一幅画册卷轴,构成形形色色的谱系,让百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彼时的天才少年,试图抓住彗星尾巴般的存在:他被体内那躁动不安的灵感掌控的短暂人生,如花火般轻易消逝。他的诗歌像是神经分裂式的话语,由无数迷离的意象和碎片组成,他被矛盾和悲观拉扯,时而又展现出宿醉后梦醒时分的清晰。络绎不绝的梦境、喃喃自语的隐喻,他是“盗火者”,只为全人类传递一种独特的、通灵的诗的语言。

评分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读起来却很厚。 怀着对兰波和传记式虚构的好奇,约了这本书的书评。 尽管提前对兰波、传记式虚构以及作者做了一些了解,但是想要读懂这本书还是不太够。 这本书有别于我曾读过的大多数书,它写传记,却有着散文一般的笔触,文字间弥漫着遐想的墨香;它写兰波,但需要对兰波的生平事迹和关系网有着熟悉的了解。 读这本书,需要大量相关的知识储备,需要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和安静的自己。 建议先阅读总序和附录,或许会更容易些。

评分

传记式虚构,旨在为前人陨落的灵魂,寻找一些蛛丝马迹,通过想象得以重塑他们的“肉身”,并赋予不可思议的灵性。曾经接触过这种题材的写作,我的文笔自然远不及作者皮埃尔·米雄那般跳跃、丰盈又极具幽默。这本只有65000字的小册子,读完之后虽觉酣畅,却仍意犹未尽。我喜欢张何之写序的质感,也喜欢马拉美的浪漫,更喜欢那些与兰波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物。像一幅画册卷轴,构成形形色色的谱系,让百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彼时的天才少年,试图抓住彗星尾巴般的存在:他被体内那躁动不安的灵感掌控的短暂人生,如花火般轻易消逝。他的诗歌像是神经分裂式的话语,由无数迷离的意象和碎片组成,他被矛盾和悲观拉扯,时而又展现出宿醉后梦醒时分的清晰。络绎不绝的梦境、喃喃自语的隐喻,他是“盗火者”,只为全人类传递一种独特的、通灵的诗的语言。

评分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读起来却很厚。 怀着对兰波和传记式虚构的好奇,约了这本书的书评。 尽管提前对兰波、传记式虚构以及作者做了一些了解,但是想要读懂这本书还是不太够。 这本书有别于我曾读过的大多数书,它写传记,却有着散文一般的笔触,文字间弥漫着遐想的墨香;它写兰波,但需要对兰波的生平事迹和关系网有着熟悉的了解。 读这本书,需要大量相关的知识储备,需要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和安静的自己。 建议先阅读总序和附录,或许会更容易些。

评分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读起来却很厚。 怀着对兰波和传记式虚构的好奇,约了这本书的书评。 尽管提前对兰波、传记式虚构以及作者做了一些了解,但是想要读懂这本书还是不太够。 这本书有别于我曾读过的大多数书,它写传记,却有着散文一般的笔触,文字间弥漫着遐想的墨香;它写兰波,但需要对兰波的生平事迹和关系网有着熟悉的了解。 读这本书,需要大量相关的知识储备,需要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和安静的自己。 建议先阅读总序和附录,或许会更容易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