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午到戊戌

從甲午到戊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茅海建
出品人:
頁數:91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5-1
價格:83.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31310
叢書系列:三聯文史新論
圖書標籤:
  • 茅海建
  • 曆史
  • 近代史
  • 康有為
  • 中國近代史
  • 晚清
  • 中國近現代史
  • 中國曆史
  • 甲午戰爭
  • 戊戌變法
  • 晚清曆史
  • 改革浪潮
  • 民族危機
  • 洋務運動
  • 維新思想
  • 曆史轉摺
  • 帝國衰落
  • 知識分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研究戊戌變法,康有為的自傳《我史》是一本必讀的書。 康有為的《我史》生前並沒有發錶,上世紀50年代更名《康南海自編年譜》齣版,作為第一手材料的引用率極高;但自上世紀70年代被指齣多處說謊。結果造成瞭當今學術界自睏的境地:知情者不敢用,不知情者還在隨便亂用。本書即為作者對《我史》所作的深度整理與研究;最終目的,是厘定史實與謊言,讓讀者對這部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文獻,可以放心使用。

著者簡介

茅海建,1954年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中山大學曆史係,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碩士)。曾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苦命天子:鹹豐帝奕詝》《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的軍事與外交》。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手稿本、抄本與寫作時間
刊印與書名
《我史》“鑒注”的時段
《我史》的真實性
禮送康有為齣日本
光緒二十四年歲暮康有為寫作時的心情
“鑒注”的方式
《我史》光緒二十年——二十四年鑒注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導讀
20.1 第一次進京會試
20.2 餘聯沅彈劾《新學僞經考》
20.3 曹泰之死
20.4 第一次桂林講學
20.5 甲午戰爭與“上清帝第一書”
20.6 桂林山居與著書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
導讀
21.1 陳韆鞦之死與“同人局”
21.2 第二次進京會試
21.3 張蔭桓赴日議和被拒
21.4 《馬關條約》與“公車上書”
21.5 “聯省公車上書”(“上清帝第二書”)
21.6 《馮關條約》畫押
21.7 光緒帝戰後改革之硃諭
21.8 康有為會試中式
21.9 授工部主事不就
21.10 “上清帝第三書”之進呈及光緒帝下發改革諸奏章
21.11 “上清帝第四書”
21.12 京師修整街道
21.13 開辦《萬國公報》(強學會)
21.14 與翁同穌之相會
21.15 翁同穌改革願望與毓慶宮之妒
21.16 彈劾徐用儀
21.17 彈劾潘贊清
21.18 倡立強學會
21.19 與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參助強學會
21.20 強學會的捐款收入與內部矛盾
21.21 康有為離開北京及強學會被封
21.22 遊曆天津、山海關
21.23 與張之洞之南京相會,創辦上海強學會
21.24 楊文會儀器款項
21.25 返迴廣東與《強學報》停刊
21.26 慈禧太後之逆施
21.27 康有為晚年所寫之眉注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
導讀
22.1 萬木草堂
22.2 康廣仁、何廷光與《矢口新報》
22.3 “同人局”購書
22.4 第二次赴桂林
22.5 搜集日本書籍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
導讀
23.1 第二次桂林講學與聖學會
23.2 迴粵講學、築室花埭、再赴上海
23.3 巴西移民計劃與赴京疏通
23.4“-上清帝第五書”、為王鵬運等人擬奏摺
23.5 翁同穌挽留康有為,高燮曾奏薦人“弭兵會”
23.6 楊深秀欲保康有為,張仲炘與康有為之關係
23.7 運動京師各學會
23.8 德國占領膠州灣
23.9 聯日本策與對日賠款延期
23.10 為楊深秀、陳其璋擬聯英、日摺,康有為對英國之認識
23.11 作聯英、日策而未被采納
23.12 英、俄貸款之爭
23.13 自開通商口岸
23.14 大同譯書局
23.15 “經濟特科”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
導讀
24.1 總理衙門約見
24.2 “上清帝第六書”與《戊戌奏稿》之作僞
24.3 京師各省學會
24.4 “上清帝第六書”交總理衙門議復
24.5 “上清帝第七書”與進呈《俄彼得變政記》
24.6 上書聯英、日拒割旅、大,再度發動聯省公車上書
24.7 為文悌擬奏摺
24.8 進星《日本變政考》等書
24.9 “昭信股票”發行
24.10 “英德續藉款”
24.11 為宋伯魯、陳其璋擬奏摺派容閎赴美籌巨款辦新政
24.12 請改律例
24.13 創立保國會
24.14 孫灝攻保國會,潘慶瀾彈劾保國會,《國聞報》上的反擊
24.15 康有為欲迴廣東,光緒帝催促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16 與日本“閤邦大會”
24.17 為楊深秀、徐緻靖擬奏摺,促發百日維新之旨
24.18 為楊深秀、徐緻靖、宋伯魯擬請變科舉、廢八股等奏摺
24.19 與李盛鐸之關係
24.20 徐緻靖奏薦“備顧問”,翁同穌之罷斥
24.21 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24.22 授總理衙門章京
24.23 上奏謝恩並進呈《孔子改製考》
24.24 廢“八股”改“策論”
24.25 奉旨進呈奏摺書籍,未就總理衙門章京職
24.26 生童歲科試請即改策論
24.27 設立特許專賣製度
24-28 為楊深秀、宋伯魯擬奏摺請定阻撓新政罪
24.29 彈劾許應驥
24.30 文悌彈劾康有為
24.31 優拔貢朝考改策論,科試之經史分科
24.32 請各省開設高等學堂、中小學堂
24.33 第二次進呈《日本變政考》
24.34 進呈觥緒二十三年列國政要比較錶》等書
24.35 《京師大學堂章程》之起草
24.36 孫傢鼐執掌京師大學堂與總教習之爭
24.37 孫傢鼐請刪康有為書中孔子改製字樣
24.38 張百熙保康有為“經濟特科”,康黨的保薦、保舉攻勢
24.39 康有為請在上海等處設立商務局
24.40 宋伯魯請派梁啓超督辦上海《時務報》
24.41 康廣仁要求康有為迴粵辦學
24.42 榮祿在天津的所作所為
24.43 孫傢鼐請派康有為去上海督辦《時務官報》
24.44 廖壽恒為康有為代遞書籍條陳,孫傢鼐上奏《時務官報》辦法
24.45 “製度局”、“議政處”、“立法院”
24.46 李端棻請開“懋勤殿”
24.47 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光緒帝命“另行妥議具奏”
24.48 軍機處、總理衙門再次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49 議復“上清帝第六書”諸後果
24.50 設立“農工商總局”
24.51 汪康年改《時務報》為《昌言報》
24.52 陳寶箴奏請《孔子改製考》自行毀版
24.53 湖南新舊兩派之爭,楊深秀請力除積習
24.54 彈劾譚鍾麟、鬆蕃
24.55“萬壽節”慶祝、新政諭旨刊刻謄黃
24.56 徐緻靖奏請開“編書局”
24.57 進呈《波蘭分滅記》與光緒帝賞銀
24.58 王照上書與罷免禮部六堂官
24.59 司員士民上書
24.60 光緒帝召見保舉官員
24.61 新任軍機四章京“參預新政”
24.62 曾廉上書彈劾康、梁
24.63 光緒帝任用軍機四章京之“深意”
24.64 康有為上書“官差並用”與光緒帝裁汰冗員
24.65 徐緻靖奏請設“散卿”
24.66 新任禮部堂官,闊普通武請設“議院”
24.67 京外士民亦可上書
24.68 懋勤殿的政治設計,欲留黃遵憲主持新政
24.69 光緒帝欲開“懋勤殿”
24.70 “設立參謀本部”、“改元變服”、“遷都上海”
24.71 遊說袁世凱
24.72 徐緻靖保袁世凱,光緒帝密詔
24.73 八月初二日明諭康有為赴上海與光緒帝第二道密詔
24.74 立山、楊崇伊、榮祿、李聯英等人請訓政
24.75 榮祿“調兵”與楊崇伊八月初三日遞摺
24.76 譚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見袁世凱
24.77 康有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動及初五日袁世凱請訓
24.78 與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會見,欲聘其為顧問
24.79 康有為初五日離京,慈禧太後政變
24.80 上海英領事派人救康並護送至香港
24.81 康有為到達香港及傢人逃港澳
24.82 康廣仁被捕
24.83 張蔭桓被捕
24.84 榮祿入京,“飛鷹號”的行動
24.85 梁啓超逃亡
24.86 譚嗣同被捕,王照逃亡
24.87 楊深秀被捕
24.88 楊銳、林旭、劉光第、徐緻靖被捕經過
24.89 “六君子”就義,張蔭桓等人之處置
24.90 陳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廣仁遺骨未果
24.91 康廣仁事跡
24.92 文悌彈章之後果
24.93 上海捕梁啓超之行動
24.94 廣東捉拿康、梁之行動及抄沒傢産
24.95 從香港中環警署轉居何東傢
24.96 與貝思福勛爵在香港會談
24.97 康有為東渡日本
24.98 改革派人士之處置及改革措施被廢止
24.99 “十一不死”
24.100 寫作動因與時間
附錄
《我史》手稿本所錄注文、跋語
韓文舉注文
葉湘南跋語
伍莊跋語
劉翰棻跋語
孔昭焱跋語
鍾玉文跋語
吳恒煒跋語
鄭雪庵跋語
鮑文跋語
張硯瑜跋語
葉衍華跋語
孔昭鑫跋語
顧頡剛抄本所錄丁文江之跋語
徵引文獻目錄
索引
人名索引
奏摺、條陳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茅海建的书,内容就不用评价了,应该都当得起精品二字。我是在卓越订货的,送过来封面略有灰渍,但总体而言很不错,入手沉甸甸的,印刷也不错,厚厚一本,对得起价格。一家之言,仅供欲购此书的书友参考。

評分

看茅老师的书也算不少了,这次的新作基本延续了老师严谨的风格,逐字逐句的分析和验证,看了很过瘾。唯一感觉意犹未尽的是涉及到太多的政治,老师在很多地方似乎欲言又止。可惜啊!  

評分

看茅老师的书也算不少了,这次的新作基本延续了老师严谨的风格,逐字逐句的分析和验证,看了很过瘾。唯一感觉意犹未尽的是涉及到太多的政治,老师在很多地方似乎欲言又止。可惜啊!  

評分

茅海建先生是一个很低调的学者,他的著作都是用力精深的。从开始的《天朝的崩溃》的振聋发聩,到这本《从甲午到戊戌》的雷霆万钧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我觉得这本书似乎更沉郁了一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时想到时事。没有一丝激动,只有不尽的扼腕长叹。读中国史尤其是近代史,总...  

評分

海建教授大鉴: 拙著《戊戌变法史研究》承介绍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至深感谢。拙着《“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2007年2月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此书费时五年始写成,曾托友人函呈一部请正。(系寄北京大学历史系)未知收到否? 尊著《我史鉴注》及《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書是對康有為《我史》重要部分的考據,茅海建先生很細緻的對《我史》中的每一個部分進行瞭史料對照,通過對比當時的奏摺、新聞、迴憶錄,力圖去僞存真,最大程度地還原康有為在戊戌維新期間的思想曆程與行動。《我史》中,有很多康有為自我張揚之詞,而戊戌維新,隻是一群並無實權的文人,有感於中國將亡的危機感,而學習西方,進行的一場維新運動,但戊戌維新絕非是資産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康有為請設製度局,廢八股,隻是為瞭宣揚自己的新學,進入權力中樞。而他們不懂外交,不懂西方政治知識而盲目地學習西方,最終導緻瞭維新的流産。

评分

我把這事兒給做瞭就沒你們什麼事兒瞭的研究

评分

: B258.5/4231

评分

鑒注這種體裁曆史上隻齣現過一次……《資治通鑒注》……

评分

艾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