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6年扬之水担任《读书》杂志编辑,因工作而与诸多文化老人交往,点点滴滴她都记录在日记里。扬之水说,在《读书》十年,联系最多的一位作者是徐梵澄先生。本书分两部分:“日记中的梵澄先生”摘抄了1987年扬之水首次拜访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梵澄先生,至1996年间与之来往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徐梵澄先生书里书外琐事,还有你来我往的厚意。虽然文笔精简,但梵澄先生的长者风范和前辈学人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倔强而温厚,孤单而广闻,肯为人师。“吉光羽片”为陆灏回忆与梵澄先生交往的文章。
陆灏,笔名安迪、柳叶,上海人。《文汇报》编辑。著有《东写西读》、《梵澄先生》(合著)。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近年专意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明式家具之前》、《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等。
“贺麟是有风云之气的。” ”那先生也是有的了?“ ”我可没有,我只有浩然之气。“ ”那鲁迅先生有。“ ”对,那是大大的风云之气。“ 我说,”王湘绮是有风云之气的。“ ”对,但‘齐河夜雪’一事,可见他‘风云守道’。“ 以上摘自扬之水女士与梵澄先生九二年十一月...
评分徐梵澄先生深入中、印、西古老智慧,一切于人的精神有积极作用的学问,又没有如许多重“道”的学者那样一心向往古代之太平盛世,而是立足于将来,实为难得...... 下面摘录部分觉得受益的句子: “我最不喜欢《红楼梦》,它能给人什么积极的东西呢?” “读通王阳明,可以受用...
评分1、封面很好。头像像鬼也很好,总比“鬼都没一个”好。 2、事实证明丛书癖就是看过的东西换了包装也要再买回来。所以我很心疼的重买了这几万字。 3、记有内容的日记是一件好事情。有机会还能印出来。 4、适合在公交车上读,正好一个车程。 5、赵女士为啥看上去如此的冷而老...
评分题记中扬之水称自己一向不善于写人,但她的笔下,梵澄老人个性张扬,形象丰沛,自有剽悍的人格魅力。日记体文字,信手摭拾,篇幅短小而信息量颇大。老人之学问和德行,在若干小细节中不经意流露。从梵澄信札上文字看,雅驯而有风骨,简约凌厉,真令人慨叹是方外之神仙一流人物...
评分题记中扬之水称自己一向不善于写人,但她的笔下,梵澄老人个性张扬,形象丰沛,自有剽悍的人格魅力。日记体文字,信手摭拾,篇幅短小而信息量颇大。老人之学问和德行,在若干小细节中不经意流露。从梵澄信札上文字看,雅驯而有风骨,简约凌厉,真令人慨叹是方外之神仙一流人物...
梵澄先生一生真是甘苦都尝尽,却道天凉好个秋。
评分“知高适否,四十岁以后方学诗,岂非卓然大家。”
评分2009.12.14 长河书局, $6.00
评分2009.12.14 长河书局, $6.00
评分扬之水的部分的确比陆灏的好,盖一无意为文,一刻意求工耳。另外看扬之水和梵澄的对话,真有知己之感。“精致的笑话”说出来也要对方听得懂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