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出品人:
页数:677
译者:钮先钟
出版时间:2009-3-1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4698
丛书系列:李德·哈特世界战争集粹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二战史
  • 二战
  • 军事
  • 战争
  • 世界历史
  • 李德哈特
  • 利德尔-哈特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军事史
  • 战争纪实
  • 战略战术
  • 历史文献
  • 世界大战
  • 战争分析
  • 二战人物
  • 战争影响
  • 战后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作者简介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目录信息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被奉为二战战史经典的名著里,对中国战区的描述只言片语,不足百字,资讯匮乏暂且不论,足见一直以来在西人眼中,世界反法西斯的功劳簿上唯美英苏三方而已。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面对国内媒体的卖力宣传,不由地想起那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评分

评分

将近七百多页的书,排版还比较密,断断续续,还跳过部分章节,今天才勉强算看完。 对战争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记叙,重点分析了参战国高层的想法和战略意图。 对具体战役的描述实际上并不是很细致。(不是很细致还写了七百页) 最开始希特勒的野心并不大,他的野心实际上是...  

评分

总算看完了这本72万5千字的二战史。 先从角度说起。 为了迫使对方“无条件投降”,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了不必要的延长,其结果只是使斯大林坐享其利——开辟道路好让共产党支配中欧。 72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这句话作为结尾,作者的观点其实已经再明显不过。 作者抛...  

评分

比较详细的描述二战,战略,战术都有 但对亚洲战场的描述篇幅太少 典型的西方史学观点; 翻译的不是太好,长句太多; 跟中国人写书有一点不同,作者喜欢动不动就说自己已经预见了什么什么,可惜当时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此类马后炮全书不少。 缺点,图太少,读多了较为枯燥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得……

评分

确实是好书。给四星是因为台湾钮先钟的翻译减一星,别别扭扭的书面语,不停地使用因为所以,读起来很费劲。

评分

我9岁的时候就看过 哈哈哈

评分

基本以英国为中心,偏重点完全脱离现实,像阿拉曼这样的“大”会战也才只有区区几百辆坦克,数万人,放在苏德战场上无足轻重。

评分

我说北非那块是不是着力太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