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两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其父一人生还。他整理了安妮在隐匿期间的日记,出版后引起关注,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
Annelies Marie Frank Born 12 June 1929 Died Early March 1945 (aged 15)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虽然已事隔68年,对当时的一切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真实的生命突然之间在脑海中消失时;当从一个独立、乐观、聪明...
评分看了《安妮日记》后脑海中又浮现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和《美丽人生》等那些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的画面,心里很难受,难受的是,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生灵涂炭是因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难受的是,即使晦暗如斯,仍有颗善良纯真的心在飘摇闪烁,但它们大多最终无声息灭;...
评分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评分「我看見世界正在被變成一片荒野,我聽見雷聲正在接近。可是,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 如果你知道可以寫出這樣的文字的人是活在什麼境況之中, 你就不得不佩服她的心胸有多廣闊和她的思想有多高遠。 作者是年...
评分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了,开始的时候天天写,写完了还喜欢大声朗读,对漂亮的日记本更是倾心,总是眼巴巴地等着写完能换本新的. 上中学的时候就偷懒了很多,开始觉得是一种负担,能不写就不写,不过还是一样喜欢把自己的"大作"读给父母听,和很多同龄人有些不同...
安妮的青春让我觉得青春的不可抗拒 no matter where, nomatter when
评分14岁的安妮拥有远超过她的年纪的成熟和洞察力,关于青春,关于人性,关于爱和相信,她参透的道理有的人即便活过漫长的一生也参不透。在我读过的关于战争的书里,再没有哪一本比这一本更令我感动和难忘!
评分书本身的可读性其实并不高。年轻的女孩子,都是这样,没完没了地感受着这个世界,没完没了地写着。我还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埋头在被窝里写小说的情境。 应该说,要铭记毁灭这种平凡的暴力,那才是他们出这本书的目的,
评分初三暑假读的。青春期看什么样的书,很有可能就成为怎样的人。比如安妮的内省、对思想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悄无声息地成为我内心的一部分。thank u,annie:)
评分初三暑假读的。青春期看什么样的书,很有可能就成为怎样的人。比如安妮的内省、对思想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悄无声息地成为我内心的一部分。thank u,anni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