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安妮卡·施泰伯
出品人:颉腾文化
页数:234
译者:邓洲
出版时间:2022-1-1
价格:6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4801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技创新
  • 中国经济
  • 硅谷
  • 产业升级
  • 竞争
  • 未来科技
  • 政策分析
  • 技术发展
  • 中美关系
  • 创新生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回答了世界之问——中国是否是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学术权威对中国迈入“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共识,对海尔、华为、腾讯、小米、阿里等“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高度赞赏。海尔创始人张瑞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陈春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隆重推荐。

编辑推荐★★★

这本书回答了世界之问——中国是否是一个创新型国家?中国能否扔掉抄袭和山寨的帽子?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否跟得上数字商业的发展?

本书作者安妮卡,历时一年,走访五家中国高科技企业,访谈中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一个美国管理学家的视角,在对标硅谷的背景下,科学、客观、公允地认为,中国已经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并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海尔、华为、小米、腾讯、百度、阿里等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佼佼者,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甚至比硅谷的高科技企业走的更远!

作者认为,中国正在一个以指数级的速度进行创新。中国企业管理甚至比硅谷企业更加灵活和高效,这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其他创新成为更多的可能。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安妮卡·施泰伯发问:中国是否已经是一个创新型国家?中国企业能否依靠更好的管理模式超越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的政策,构建跨行业的创新平台,以及支持良性竞争等。毫无疑问,中国已经飞速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得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美国学者的推崇。

本书作者对海尔、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小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度调查。作者认为,即便和谷歌、脸书、特斯拉等美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进行比较,中国企业也已经是管理创新的佼佼者,它们甚至比硅谷走得更远。中国企业在产品制造、流程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例:如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量子计算等)都超过了美国硅谷的同行。

作者认为,中国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进行创新。中国企业的管理甚至比硅谷企业更加灵活和高效,这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其他创新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本书特色★★★

1、本书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第一次正面认同和公开赞赏。

2、本书通过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硅谷企业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三种模式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创新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3、本书作者讨论了一系列有趣而重要的问题,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中国和全球的实业家都应该意识到中国正在悄悄发生的改变,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从模仿为主向原创为主的转变。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变化,这无疑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图书。

本书卖点★★★

1、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社科院学者史丹等作序并推荐。

2、本书回答了关于中国的世界之问——中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吗?中国的华为、腾讯、海尔、阿里、小米能超越硅谷的苹果、谷歌、亚马逊吗?

名人推荐★★★

这将是一本帮助中国企业在管理领域赢得更多全球认同的书籍。这将是一本帮助全球企业找到新时代创新路径的书籍。这将是一本帮助全球经济在复杂中找到新秩序的书籍。这是一个全球经济普遍迷茫的时代,也将是一个中国管理模式展现更大作为的时代。

——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 张瑞敏

海尔人单合一组织管理模式,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典型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运作模式等,都为中国企业后发追赶与超越竞争提供了管理创新的实践启示。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中国和全球的实业家都应该意识到中国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从“模仿”向 “原创”的转变。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变化,这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图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陈春花

本书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场景:海尔、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中国企业正在实施全新的管理模式并构建前所未有的生态体系,这些变革虽然也借鉴了硅谷的模式,但中国企业在数字时代的管理和制度创新更加大胆,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超过了硅谷的同行,甚至成为包括硅谷在内全球企业和学者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史丹

作者简介

安妮卡·施泰伯(Annika Steiber)博士,数字时代管理领域的国际权威。她是研究公司A.S.Management Insights AB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伯克利研究集团(Berkeley Research Group)的董事总经理。安妮卡·施泰伯博士在瑞典 查尔摩斯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过多篇文章并获奖,著有《谷歌模式:快速变化世界中的管理创新》《硅谷秘密:创业成功的基因》等。她有超过18年的高科技公司的高管经历。

目录信息

第1章
转折点上的管理:未来会怎样
从硅谷到中国 // 004
展望未来 // 006
第2章
新世界的新模式:必要性和内涵
变化的本质也在变化 // 019
“动态能力”
—在“变化”世界进行管理的关键 //022
动态能力的核心支柱 // 024
小结 //026
第3章
硅谷:管理创新的摇篮
行业属性(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密不可分) // 032
硅谷的地区规范和价值观 // 035
从过去到现在:硅谷模式成型 // 039
第4章
硅谷顶尖创新企业的管理特征
“宏大的”的愿景和使命 // 051
富有远见和创业精神的企业领袖 // 052
聚焦于“人” // 054
创业精神 // 056
适应性 // 057
热情 // 059
不满现状 // 059
善于合作 // 060
消除偏见 // 062
企业文化:关键性的差异 // 065
打破传统 // 066
持续变革和保持灵活 // 067
追求速度 // 068
重视招聘 // 069
打造极致产品 // 070
数据驱动决策和快速学习 // 071
最少层级的扁平组织 // 071
开放和透明 // 073
领导者而非管理者 // 074
建立生态系统 // 074
领导的定位是教练和协调人 // 075
组织的关键特征:
灵活性、二元性、开放性 // 077
通过软控制和关键指标实现协调 // 082
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 084
硅谷模式 VS 传统模式 // 085
第5章
中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吗?
什么是创新 // 094
中国的改革和政策创新 // 097
中国创新的快速学习曲线 // 100
搭建跨部门的创新平台 // 104
企业的自主研发 // 106
国内竞争、市场规模和资本获取 // 108
国内竞争 // 108
市场规模 // 110
资本获取 // 110
人文因素:障碍还是驱动? // 112
中国文化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 113
人才与教育制度 // 120
小结 // 128
第6章
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借鉴意义
创业在中国:起步较晚,爆发力强,竞争激烈 // 140
来自中国的案例:从砸冰箱到智能手机的历程 // 144
海尔:中国企业创新的先驱者 // 144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及其生态 // 148
百度:因搜索而生,因搜索而远 // 151
腾讯:多重性格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 154
小米:为“粉丝”打造手机 // 156
中国的新管理模式? // 159
领导力—谁是负责人,他们如何领导? // 159
文化—今非昔比 // 164
员工—企业的基本单位 // 170
组织—开放的、灵活的和二元的结构 // 172
小结 // 178
第7章
中国与硅谷:对比及启示
中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 // 193
硅谷模式 // 196
中国案例企业的主要特征 // 198
宏大的愿景和使命 // 201
富有远见和创业精神的企业领袖 // 202
聚焦于“人” // 208
强调文化和价值观 // 210
灵活、有机、开放和二元的组织 // 213
协调 // 216
自动化信息处理 // 217
硅谷模式与中国模式 // 218
管理和政策启示 // 222
全书总结 //23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自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变革节奏逐步加快,对于经营者来说,企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发展要想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除去企业管理需要提升以外,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这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由美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威人物安妮卡·施泰伯...  

评分

据《泰晤士报》1月2日报道,投入巨大,却仅有一家“国产”试剂盒通过审批,英媒发现,如今新冠的检测,严重依赖中国产品。 过去一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奋战中,中国企业,靠着自强、自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济的全球化,近年来,创新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海尔集团创...  

评分

曾在深圳开幕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曾说,八九年前,中国有了“弯道超车”理念,开始有追赶世界第一方阵的想法;最近两三年“换道超车”提出;而近一两年在部分场景又有“开道超车”的理念。 无论是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还是开道超车,其实都是提倡一...  

评分

评分

硅谷,作为一代传奇以及高科技的代名词,受到了众人的推崇。各种品牌的传奇故事,例如苹果,谷歌等,更是增加了硅谷的神秘色彩。在高科技领域,谁又不想超越谷歌呢? 那么,我们能超越谷歌吗? 这些年来,我们的实力越来越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到底强到了什么程度?有没...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管是硅谷还是中国,同处于一个数字时代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都值得借鉴和思考。创新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不竭动力。

评分

2022年 读过 #10 书名大过内涵的注水作品 选取了海尔、腾讯、阿里、百度、小米五家中国公司来论述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不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所述内容、论点不能算错 但还是停留在表面 全书核心在218页总结的表格 硬伤之一是忽略了结合外部周期的考虑和影响

评分

美国安妮卡·施泰伯博士写的《中国能超越硅谷吗:数字时代的管理创新》一书中,通过对海尔、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小米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度调查。认为,即使和谷歌、特斯拉等美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进行比较,中国企业也已经是管理创新的佼佼者,它们甚至比硅谷走得更远。

评分

自主创新的道理并非平坦,科技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但软环境的更新并非朝夕之力可以完成。

评分

中国企业在促进持续创新、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管理创新都已经超越了硅谷。这些都值得发达国家企业界和学者高度重视和探究。本书也能给国内企业带来企业管理创新上更多启示和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