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推荐!
国内首次完整引进,“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第四次亚洲探险全记录。
完整展现1899~1901斯文·赫定探险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三年。
◉ 编辑推荐
斯文·赫定第四次深入亚洲腹地考察的实录,
一百多年前我国新疆 、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
斯文 ·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陈星灿
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这是一部关于探险家的真实日常之作,完整呈现斯文·赫定成果斐然的一次亚洲探险。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一天,记录沿途三年间 6000 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再次踏足西藏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 内容简介
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亚洲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从藏北进入拉萨的尝试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楼兰出现在他们面前,为这支备受打击的旅队带来了巨大惊喜,也为新疆现代考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他们未能抵达拉萨,但发现楼兰古城、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等成果让这次亚洲之旅成为传奇。
斯文·赫定(Sven Hedin)
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摄影家。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李希霍芬,一生从事探险事业,数次深入亚洲腹地进行探险考察。因为亲身走过了中国西域大片空白区域和发现楼兰古城而名声大噪。
从探险和科考的角度上来说,斯文赫定是富有勇气的,意志坚定的。从喀什沿着塔里木河漂流而下到且末、若羌一带,从铁木里克向南穿越至今天那曲的乌兰乌拉湖,在今天有各种先进设备和装备可以使用的前提下都是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并花费大量时间的。100多年前,他能用1年多的时间完...
评分提到西北,除了神秘的罗布泊,境内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还有更多的印象吗?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西北给人留下的印象大抵是荒芜,少有人烟,辉煌掩藏在黄沙下。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斯文·赫定是拂去黄沙,重现这片土地风采的人...
评分从马可波罗航行开始,其实直到19世纪中叶,中亚在很大程度上仍不为人所知。直到 19 世纪后半叶,中亚的地理探索才真正开始,主要有俄罗斯人,当然也有欧洲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便是其一。 斯文·赫定于1865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很小的时候,他就着迷于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以及戴...
评分【作者简介】赵光锐,1979年11月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期间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东方毅奖学金、日本卡乐B基金奖。2008年9月-2010年9月作为博士生就读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政治学研究所(Institut ...
评分难以想象
评分虽然是大部头,但是很好读!!让人迷路的沙暴、足以掀翻船只的暴风雨、大雹子、走很久都找不到方向的沙漠、多到撞人的蚊虫,频频涉险的探险手记读起来太过瘾了!!
评分这是地理考察与分析报告,不是文学作品,对当地历史上的气候、地理、水文和风情不感兴趣的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想知道西域风光的话,读它确实不错。
评分本书描绘的是一位瑞典探险家于1899年至1901年间在我国西域的一次探险历程,斯文·赫定用他文学家般的妙笔,记述了优美动人湖光山色、忠厚善良的人民、可爱的动物和艰辛困苦的历程,他的描写极其生动,仿佛呈现的是一幕幕电影画面,有极强的代入感,犹如身临其境。而且这些平易、通俗的文字还充满着感情色彩,读之,会沉浸在那些悲欢离合之中,久久不能释怀。当然,斯文·赫定的探险绝非一般的旅游观光,他还以科学的态度,对旅途中的河流、沙漠、湖泊、群山进行水文地理及天文勘测,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将陌生的土地置于人类知识的范围之内。从此意义上来说,这部书不但充满着人文色彩,还传达着一种科学理念,更可贵的是,它张扬着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评分虽然是大部头,但是很好读!!让人迷路的沙暴、足以掀翻船只的暴风雨、大雹子、走很久都找不到方向的沙漠、多到撞人的蚊虫,频频涉险的探险手记读起来太过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