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4-14
小说机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十周年修订版(包含全新序言)。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是对于小说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这位当代最为著名、风格化的批评家将带领读者深入体察故事运作之机制,由此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当我们说自己“了解”某个虚构人物时,我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故事讲述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为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现实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技巧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史诗”到《让路给小鸭子》,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使得《小说机杼》既是一部研究小说虚构技巧的佳作,也是一部另类的小说史。
本书为再版,收入英文新译本中的增补部分(包含全新序言),并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修订,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也全面更新。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1992-1995)、《新共和》资深编辑(1995-2007),现任《纽约客》专职作者(2007-)、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兼职,2003-)。著有批评文集《破格:论文学与信仰》(1999)、《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选(1997—2019)》和小说《与上帝书》(2004)、《纽约上州》(2018)。面对当今英美文学批评界愈发受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趋向,伍德主张在批评中对文学进行审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而广受文学界注意,他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作品生命力的“大部头、野心勃勃的长篇小说”。“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作品有如下特点:(较长时间跨度)超长篇幅,喜怒无常的人物,狂乱失智的行动,对于小说重要主题的频繁偏离。2009年,他凭借文学批评领域的成就获得美国杂志界的最高奖“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
关于译者
黄远帆,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系硕士。曾经做过英语文化记者,译有《每个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传》(Every Love Story is a Ghost Story: a Life of David Foster Wallace)、《破格:论文学与信仰》(The Broken 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看完后我在想,也许阐释无法指向具体,而只是“阐释”其自身的幻影,是也许永不存在的真理谜团被叠加上的又一层混乱的滤镜。
评分有一些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可善用其中洞见反观自己的创作
评分不仅是对“小说”的科普,同时也是一本涵盖了许多优秀小说的书单。
评分4.5“一种狂喜之火,把事物烧至它的本质”“我们搁浅在细节上”
评分这本书对语义学的研究也很有启发,自由间接引语让我联想到研究co-speech gesture的朋友所告诉我的:用口头的方式也好,用手势也好,speech当中总是可以掺进去一些表演的,可以全都把自己当成角色去表演,也可以提示听众,自己是作为叙述者去表演角色
好的小说家并不借由小说说理而是钻入迥异的生活形式中进行刻画与呈现,从前一直觉得小说是由作者的倾诉欲与情感杂糅而成的,现在却更相信小说需要作者在叙述者与自身角色中不断切换,创作是一次小型创世,作为创始者的作家却并不可抽身于次元,也是因此,“当代小说天生要冒赘...
评分豆瓣压图,丢个外链 [https://imglf6.lf127.net/img/f22f16719505fe96/M3BzY3lrQ3FXWUpUbnhOYTQvaDd0Z0hCRXlGNjFocnRTY1ZUNVJuUFVjUT0.png?imageView&thumbnail=1680x0&quality=96&stripmeta=0%7Cwatermark&type=2&text=wqkg6KKB5pysIC8gcGhhbnRvbS1jaGFyb...
评分1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文学批评是否有用? 有一派人认为,没什么鸟用,所有的理论不过是文论家的胡编乱造,不仅对文学没有帮助,还会妨碍阅读。 对此我当然不能同意,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很常见,也颇为流行。一开始,我也抱着这样的偏见,对文学理论不屑一顾。为什么呢?...
评分翻译的问题 这里并不打算指出这本书全部的在翻译上有待商榷的地方。我只是在看中文遇到实在不通的时候对照一下英文,起初只是在短评里随便举两个例子,但逐渐地,需要提出的点有点多,短评写不下了。 1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style会翻译为”文体”,以及在stylist之为”文体家”...
评分小说机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