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国非虚构大奖作品!荣获“塞缪尔·约翰逊奖”。
2. 跟随作者踏上一场全球寻鲸的文化博物之旅,见证鲸与人类世界的深刻关联。
3. 在城市街头、博物馆、水族馆、神话传说、科学文献、文学艺术、世界历史、船上、海中,去发现鲸、想象鲸、与鲸亲密接触。
4. 凭借多样化的视角和极高的文学性,被誉为“鲸类写作中的经典”。
5. 反思人类近300年捕鲸史,剖析捕鲸业在美国、英国、欧洲、日本此消彼长,背后的政治和商业动因。
这不仅是一部寻访鲸类及其文化的博物书写,更通过审视鲸在人类世界、历史、艺术和文学中的多样角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理解人与生物关系的全新视角。
一部捕鲸史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国崛起的历史。作者沿着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白鲸记》的足迹,勾勒出从18世纪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类商业捕鲸的血腥历史,透视了鲸与国际政治和世界时事的深刻关联。
菲利普·霍尔,英国作家、教授。
他研究和书写鲸类超过20年,先后出版《寻鲸记》(2008)、《海洋深处》(2013)、《潮涨星落》(2017)和《丢勒与鲸》(2021)等作品。
他曾为BBC鲸类纪录片担任编剧、主持人和制作人。
现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创意写作教授,另著有多部传记和历史作品。
我不了解它,而且永远不会了解它。 每当轮船上的乘客们在海上看到一头喷水的鲸或是鲸鱼的一片尾鳍,都会感到兴奋不已。这些鲸鱼在海水中流畅、蜿蜒的动作仿佛能定格在鲸的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的临界点上。鲸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海洋生命的可见标志,它们捉摸不定,如梦幻一般存在...
评分 评分读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人类对鲸的亏欠,即使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和鲸和谐相处。 这本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译者翻译的文本读起来也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阅读障碍。 这不仅是一部寻访鲸类及其文化的博物书写,更通过审视鲸在人类世界、历史、艺术和文学中的多样角色,为我们提供...
三星半。曾经熟悉的文化散文的感觉,笔触非常细腻,作者纪录片编剧与创意写作的经历让本书得以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游走。作者的追寻、梅尔维尔的足迹、以实玛利的出海、捕鲸产业的兴衰相互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奇妙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画卷。本书作为一个锲子,进一步开启了对于白鲸和利维坦的阅读。
评分看这类题材的书籍,总是感到悲哀。生而为人,总有些惭愧。
评分最开始以为是纯粹的科普写作,开始读才发现是一份复杂的自然、文学和个人经历绞结的文本。《寻鲸记》的立场不是对海中巨兽作详细的介绍,而是延着梅尔维尔的《白鲸》切开的入口去追索由捕鲸塑造的鲸在英美世界的现代文化史。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白鲸》的伴读物。这本书在《白鲸》虚构的世界,捕鲸的历史和作者在当下搜寻这些过去的三个维度之间反复跳跃,最后也的确带着读者一直潜到了离巨鲸只有30英尺的地方。凑巧的是,作者见到的几头鲸我也在缅因湾的观鲸船上看到过。
评分重新读了一遍。非常难过,且愤怒。我译过不少科普书,每一次都很难过,所以三校过后几乎绝不重读。这一次很难得地以更接近于普通读者的身份重读这本书,有非常奇妙且复杂的多层体验。但最重要的还是难过与愤怒。也依然想把这本书拍到所有崇尚西方环保的公知脸上。
评分我以为是鲸鱼的科普,其实是关于白鲸记,捕鲸行业,和鲸鱼文化。不知道是翻译还是涉及太多历史文化,读得不太顺畅。最大的感触,捕鲸行业的血腥残忍,鲸鱼是西方工业化的燃料,是原始资本的积累。鲸油用在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地方,太空潜水艇手表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