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深描”中的觀念與詩

曆史“深描”中的觀念與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薑濤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20-10
價格:5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216492
叢書系列:奔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觀念
  • 詩學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本細讀
  • 深描
  • 曆史敘事
  • 觀念史
  • 文學史
  • 中國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返迴曆史“現場”,將文學放置在與時代政治、思想、文化、學術、教育的多重關聯中去考察,成為一種普遍的研究傾嚮。在學科空間不斷擴張的同時,如何將外部的關聯性視域內在化,把握“現場”背後之曆史的“問題結構”,讓文學經驗與曆史認知能破除各自固化的結構,相互激蕩,則是需進一步考慮的問題。本書的四編,處理瞭不同的問題麵嚮,但始終貫穿瞭上述方法論的自覺:*編嘗試在文學史與社會史錯綜的視野中,把握新文學作為一種特定實踐,如何參與、建構曆史的進程;第二編以早期新詩為對象,通過對齣版、閱讀、評價、文學史敘述等多個環節的考察,呈現新詩發生的曆史與文化機製;第三編聚焦於現當代詩與現當代曆史進程的關係,探討20世紀的新詩在迴應特定文化政治命題時展現的形式活力;第四編轉嚮學科史的迴顧,通過反省以往的研究範式,探討重構一種新的研究視野的可能。

著者簡介

薑濤,1970年生於天津。1989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後棄工從文,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領域為20世紀中國新詩及中國現代文學。齣版有專著《公寓裏的塔:192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青年》《巴枯寜的手》《“新詩集”與中國新詩的發生》《圖本徐誌摩傳》,編著《20世紀中國新詩總係》(第一捲)、《北大文學講堂》,譯著《現實主義的限製——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等。另,齣版詩集《洞中一日》《我們共同的美好生活》《鳥經》等,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奬”“王瑤學術奬優秀青年著作奬”“唐弢青年文學研究奬”“東蕩子詩歌批評奬”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編 文學史與社會史
第一章“菜園”體驗與五四時期文學“誌業”觀念的發生:葉聖陶的小說《苦菜》及其他
一 何為理想的“誌業”
二 “新村主義”視野中的“菜園”
三 審美化的“勞動”觀
四 “勞動”與文藝經驗的發生
第二章 會館到公寓:空間轉移中的文學認同——瀋從文早年經曆的社會學再考察
一 在“那麼一個公式”之外
二 “酉西會館”與“沙灘公寓”
三 “在井底仰望星空”
第三章 革命動員中的文學和青年:從20世紀20年代《中國青年》的文學“批判”談起
一 “文學運動”還是“實際運動”
二 什麼樣的知識最緊迫
三 “為他人”還是“為自己”
四 從“詩的生活”到“方程式的生活”
第四章“重寫湘西”與瀋從文40年代的文學睏境:以《蕓廬紀事》為中心的討論
一 戰時湘西:地方與國傢關係的重建
二 文體的“綜閤”抑或“內爆”
三 “怎麼寫”與“怎麼活”
四 一個不斷延宕的“問題結構”
第二編 重審新詩的發生
第五章 “起點”的駁議:新詩史上的《嘗試集》與《女神》
一 兩本“同步”發生的新詩集
二 從“共時”的對峙到“曆時”的進化
三 新詩發生內在張力的消除
第六章 早期新詩的"閱讀問題”
一 作為一種閱讀時尚的新詩
二 讀者分類與新詩的“閱讀程式”
三 從《三葉集》到《女神》
第七章 開放“本體”與研究視野的重構:以“《星期評論》之群”為討論個案
一 《星期評論》與國民黨人的文化參與
二 “政治場”與“文學場”的混雜
三“超現實”的說理空間
第三編 現代詩的形式與曆史
第八章 小大由之:談卞之琳四十年代的文體選擇
一 卞之琳的“小”與“大”
二 詩人心智的戰時“成長”
三 “山山水水”的螺鏇鋪展
四 詩與小說
第九章 馮至、穆旦40年代詩歌寫作的人稱分析
一 個體泛音背後的社會性基音
二 不斷碎裂的“我”與“我們”
第十章 句群中的“巨獸”:《緻敬》與90年代詩歌意識的生成
一 文本分析的社會學可能
二 闖入詩歌的“巨獸”
三 混雜的語言
四 箴言與廢話
五 當睏境成為瞭“知識”
第十一章 “曆史想象力”如何可能:幾部長詩的閱讀劄記
一 柏樺《水繪仙侶》與“史記”係列
二 西川《萬壽》
三 蕭開愚《內地研究》
四 歐陽江河《鳳凰》
第四編 學科史的視野
第十二章 “一二·九”“新啓濛”與王瑤先生的學術起點
一 “一二·九”運動中的王瑤
二 唯物辨證的批評方法
三 “新啓濛”的文化構想
四 在“一二·九”的延長綫上
第十三章 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四則
一 “重新研究”的方法和意義——讀《革命的張力》
二 “大文學史”與曆史分析視野的內在化
三 在四五十年代革命的視野中看當下文學的感受結構
四 文學的內外:有彆於“方法”
第十四章“重寫文學史”與90年代文學研究的進展
一 作為事件的“重寫文學史”
二 “重寫”的延伸與展開
三 “反思現代性”的討論
四 新的“批評空間的開創”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薑濤是國內罕見的能在社會學和詩學之間的夾縫中做到兩者兼顧的學者。

评分

“如何在精耕細作、空間拓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培植研究的內在主體性,對於’年輕人‘而言的確意義重大,關係到以學術為進路的思想方式的可能性。”

评分

與《公寓裏的塔》《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兩部書有部分篇目重疊

评分

論文集

评分

原來基本是公寓裏的塔裏收錄的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