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

正是河豚欲上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程韡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2
价格:41.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6594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爱情
  • 都市
  • 言情
  • 轻松
  • 治愈
  • 成长
  • 现实
  • 职场
  • 两情相悦
  • 甜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有多重方式了解世界。打开电视、浏览网页,甚至翻看书籍听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载体,总会不免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来板着脸吓唬人:什么心灵和自我、文化秩序、世界体系、资本逻辑、民族国家、(逆)全球化、健康主义、风险社会、记忆/想象、社会独存……为了搞清楚这些,我们甚至还不得不深入术语背后的“概念之网”来探个究竟,想想就头大,是不是?那来一场冒险怎么样?比方说,把这些复杂的东西都揉进吃吃喝喝的故事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或者用中国人更熟悉的表述“天下”,将会是怎样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就旨在进行这样的探索。希望在这个依然崇尚理性的时代,我们可以放肆地卸下包袱,转而以个体为中心,让味觉来引导自己边“尝”边“看”——这正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所强调的联结社会学的精髓所在。只不过他拗口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以小蚂蚁(ant)做隐喻,中国读者总是会看得云里雾里。我们在这里才不说蚂蚁,偏要说河豚。一来河豚的确是通过洄游的方式认知整个世界的,在这一点上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来河豚作为一种美味食材,得到了文人骚客的青睐,就连“吃货”东坡先生都留下了“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的佳句。尽管被称作“冒险”,这本小书并未试图一开始就锚定或是排除有社会学、人类学基础的专业读者。正文的部分有故事,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不长;希望的就是您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窥究竟,再慢慢思考。故事以外,丰富的注释也为您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文献线索;虽不能大快朵颐,却可以唇齿留香。因此读这本书,根本不需要您拿出“舍命吃河豚”的勇气,不过还请您细嚼慢咽、耐心品尝。无论如何与我而言,这都是一次写作的“冒险”。但只有“冒险”,才能帮助我们开启人生更多的可能。不是吗?

作者简介

王程韡,1982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美食爱好者。2016年自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舌尖上的社会学”课程。该课程曾入选“学在清华本科教育主题展”,获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并获得清华大学精品课荣誉称号。

目录信息

自序
第一章 人如其食
为什么吃?
我又是谁?
何为社会?
第二章 能吃,好吃
鱼子/耳屎
猪啊牛啊
相生相克
第三章 天下…天下
红肠,“搁这”
盒饭 vs. 牛河
咖啡,或茶
第四章 道地正宗
南北海碗
大盘与鸡
神乎其技
第五章 金拱何处
美国牛肉面
吃垮必胜客
另一个世界
第六章 中堂,宗棠
“吃房子”
将军菜
中国心
第七章 吃得科学
养生老汤
低温慢煮
不食不死
第八章 居危思安
特在哪?
为了谁?
一条路?
第九章 请客吃饭
讲感情的酒局
记忆中的“包席”
想象里的国宴
第十章 特立独行
一人食
病号饭
隐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春节期间读完《正是河豚欲上时》。一个人类学学者关于日常吃喝的思考,反正挺对我的胃口。首先是接地气,不少场景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日三餐。因为熟悉,所以读起来也亲切。鱼皮花生,无花果,也是我们童年放学后的享受。那些没见光的食物——鱼子,蛋碴...

评分

STS最有趣的地方大概是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本土的案例当中吧,而作者又在众多话题当中选择了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食物,所以就选题而言,这本书已经成功了90%。对于内容,只要言之有物,基本上还是可以耐心一口气读完的。我是从作者公众号中知道这本书的,而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想...  

评分

评分

STS最有趣的地方大概是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本土的案例当中吧,而作者又在众多话题当中选择了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食物,所以就选题而言,这本书已经成功了90%。对于内容,只要言之有物,基本上还是可以耐心一口气读完的。我是从作者公众号中知道这本书的,而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想...  

用户评价

评分

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 理论合适也有解释力 但例子有点太个人

评分

有趣的尝试,强烈的个人风格,我愿称老王为梗王,或者food nerd(而不是foodie)。有关某校的部分全程憋笑。看完觉得,关于生活世界,还有太多可“学”的,实践的抑或理论的——或者将二者分野弥合的一种真诚技艺(“转译”和“联结”)因此多加一星。返京前几天r才查知并得意地告诉我李先生是他老乡,移民加州挣来的别墅就在我们散步路过的河边,于是开学第一天就去吃,是地方性与全球/现代性混合的奇特体验。所以看到李先生牛肉面被Q十分惊喜,占了全书1/3篇幅的注释引文遍地宝藏。不过还是要多一人血书把尾注换成脚注,行文本就闲散缠绕(如前所述应是“梗”多且反思性强所致,也是作者一贯文风),这下更是体力活了lol

评分

平日里读多了仿佛机器合成或者满是“隐微写作”的文章,对学术已经有点厌恶了,读到这样的书才有种“解除学术写作的封印,跳出个鲜活的灵魂”的感觉。虽然由于地域差异很多记忆中的美食略有区别,但是,一边跟着作者的回忆和“冒险”,一边也想起自己本科时候的“苏皖边境油焖茄子考察团”“扶墙进扶墙出”的烤肉自助比赛,想起研究生时候的“追寻螺蛳粉之旅”,以及“为了一杯幽兰拿铁留在长沙”的人生历程。

评分

读了前几章,感觉没有什么意思。

评分

基本事实都搞错,没去的田野不要瞎逼逼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