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嵌乡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尝试突破传统叙述框架,以“实践者-研究者”为独特视角,利用研究者长期参与当代乡村建设一线实践的经历,以整体性视野打破历史与当代实践在时空与叙述上的割裂,将20世纪不同阶段的乡村建设实践及现代化、全球化等宏观背景结合起来,重新梳理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与百年脉络,系统展现不同时期各种形式乡村建设的整体面貌,并对其背景脉络、经验机制、困难张力等进行分析与反思。与此同时,在写作方法上尝试融合人文与社科两种风格,把书写者的事实在场、动态存在与话语权力还原为乡村建设整体脉络的组成部分,在经验与时代、自我和他者的密切结合与互动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以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角度与丰富空间。
潘家恩
1981年生于福建宁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常务理事、《卢作孚研究》副主编等。自2001年参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至今已有二十年,是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创办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区域统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简单翻过。太抽象了。
评分很久没有看到如此赤诚的学术论著了。在诸多诱惑与迷狂面前,文化研究学者未曾迷失,而是剖肝沥胆,清晰条陈学科长处与不足、理论铺设与框架建构,使我视野大宽,深受启发。
评分作者系出农学研究正统,有多年实践经验,跟随梁漱溟-温铁军等人的步伐在中国的乡土田间书写记录。当田园变成一种众声喧嚣的流行时尚、各种利益的文化包装,惊醒三农的建设者认清变化的假象,不忘初心。
评分不一定同意作者的一些观点及其生成路径,标题归纳过粗,章节逻辑和行文都有繁琐不清晰之感,但能够看到围绕乡村建设研究在体悟与理论的两重基础上开展的认认真真的思考,对学界已有重要观点的采集、呈现与评价。作为博论修改作,能够看到一个青年学人端正的求知态度。
评分关于乡村建设和中国现代化的好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历史感,又有很多生动案例。收获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