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品人:
页数:803 页
译者:张振玉
出版时间:1970-1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8019651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林语堂 
  • 中国文学 
  • 文学 
  • 小说 
  • 那个年代的 
  • 经典 
  • 近代 
  • 民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京华烟云(文学类)(上下)》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林语堂是用英文写这本书的,诚然,他也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他想翻译《红楼梦》,但最终写就“Moment in Peking”,这本让我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想起《红楼梦》的民国小说。 章回的标题比传统章回小说更粗白,文字的叙述也比同时的白话文更浅显,有翻译的缘故,就像林...  

评分

林先生语言之妙,时如行云之流畅,时如落花之幽静,时如匕首之犀利,阅之大快,自不必言;其文章立意主旨,亦毋庸我一粗浅之人赘述,只此说说对姚家木兰和莫愁的看法 木兰是书中的主人公,才高貌美,又有胆识又有分寸,一生传奇多变,颇令人赞赏;但林先生说木兰是“中国完美女...  

评分

评分

开始是看赵薇版的电视剧,为那个隐忍的木兰感动,又去看赵雅芝版的,活泼的让我咋舌,想知道木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于是去看原著。之前看过林语堂先生的浮生一梦,觉得不可接近。知道是林先生想写一本红楼,真的有些红楼的味道,只不过林妹妹成了配角,探春和湘云成了主角。他...  

评分

给看《京华烟云》的人做个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女子和最受欢迎的男子。 女子,那肯定是木兰高票当选。拜托,第一女主角,林先生自己也说,木兰是他理想中的女子。他断然不是为了创造木兰这个人物,写了京华烟云,但是木兰这个人物的塑造定然为他的创作过程平添了无限乐趣。 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学的时候读的,跟电视剧的区别很大,感觉像是两群人的生活一样,我喜欢赵薇版的,因为赵雅芝版得木有看过

评分

张振玉的翻译太棒了

评分

或许只能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读本,这种意义上,林语堂本人的英文版或许更好,作为中文小说,感觉笔力不够。还有书本与电视剧京华烟云的很大不同是个很有意思很值得想想的事

评分

历史背景脉络清晰,一气呵成。然而我还是断断续续间看完,一如平亚终于如偿所愿得到曼娘,病情有所好转,却由于粽子噎住而离世。二是木兰没能嫁给立夫,任命许给荪亚。三是红玉之死,以前爱黛玉,现在再来看以黛为原型的红玉,却有点不能理解,长大了,看同一类型的人物看法也不同了。三次中断,终于看完,有种荡气回肠之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评分

理想的女子,理想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