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法

孟子讀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張定浩
出品人:
頁數:604
译者:
出版時間:2020-5
價格:8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8144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張定浩
  • 文學
  • 孟子
  • 漢語文學
  • Z張定浩
  • 生活
  • 文化
  • 抽看
  • 孟子
  • 儒傢思想
  • 經典閱讀
  • 國學
  • 哲學
  • 古代文獻
  • 修身治國
  • 思想史
  • 讀書方法
  • 人性探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傢張定浩沉澱十餘年,以文學的讀法、曆史的讀法、哲學的讀法。解讀《孟子》全本。

◆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何以安身立命,如何抵達一個良善的社會?你需要從《孟子》中獲得直麵現實、直麵人性深處的力量。

··

【內容簡介】

“變今之俗”四字,是孟子一生誌嚮。

·

重返曆史現場,仰觀中國古典思想之剛健

直麵今人睏境,續燃映照世界本真的薪火

·

《孟子》一書,成於戰國,位列諸子,曾經是每個識字中國人的必讀書,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本書從訓詁、修辭和義理三個角度逐節解讀《孟子》全本,探尋其雄闊簡勁的文章筆法,感受其博而能約的曆史眼光,體貼其明德新民的微言大義,從而認識古典和當下的交互,體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感受學問與生活的融閤。

··

“變今之俗”的方式,在孟子和他所私淑的孔子那裏,都是先自上而下,從勸說君王、勸說重臣開始,漸漸知其不可為,遂再自下而上,從著述立說、教育身邊弟子以及與同時代人論辯開始。我們今天迴顧曆史,或許覺得他們隻是種種徒勞,並沒有明顯地改變什麼當時的政局和習俗,但試想假如沒有他們,今日之中國又將是何種中國。而每一代傑齣著作者的任務,都是和種種“今之俗”對抗,但對抗的方式,隻是通過使用普通人也在使用的語言,隻不過,讓這語言更準確、更清晰、更具體,把對人類問題的判斷和選擇隱藏在自己所選擇的詞語中。

——張定浩

著者簡介

張定浩,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現居上海。著有文論隨筆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批評的準備》《愛欲與哀矜》,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等。

圖書目錄

梁惠王上
義利之辨 003
賢者而後樂此 008
五十步笑百步 012
為民父母惡能率獸食人 016
仁者無敵 018
定於一 021
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024
·
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 033
小大之辨 038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040
雪宮問樂 043
明堂與王政 046
王顧左右而言他 051
所謂故國者 054
獨夫與人君 058
學之與行之 060
簞食壺漿者 062
如之何其可也 064
齣爾反爾 067
請擇於斯 069
行止非人所能 072
·
公孫醜上
當路於齊 077
知言,養氣,不動心 082
以德服人 091
閑暇時刻 095
無敵於天下 09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099
術不可不慎 101
聞過則喜 與人為善 103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 106
·
公孫醜下
得道者多助 111
學焉而後臣之 113
君子不可以貨取 116
知其罪者 118
進退裕如 120
予何言哉 122
盡於人心 124
以燕伐燕 126
君子有過則改 128
壟斷為賤 131
隱幾而臥 134
三宿而後齣晝 136
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138
至此方休 141
·
滕文公上
道性善,稱堯舜 145
親喪固所自盡 148
井田之製 151
勞心與勞力 156
一本與二本 162
·
滕文公下
枉尺直尋 169
何謂大丈夫 172
仕由其道 175
食誌與食功 178
為匹夫匹婦復仇 181
誰與為善 184
不見諸侯何義 185
月攘一雞 188
予豈好辯哉 189
仲子惡能廉 193
·
離婁上
惟仁者宜在高位 199
法堯舜 203
惡醉而強酒 205
反求諸己 206
天下國傢 208
得罪不得罪 209
執熱以濯 211
滄浪之水 214
載胥及溺 217
自暴自棄 219
爾與易 221
思誠與明善 222
一作一興 225
率土地而食人肉 226
聽其言觀其眸 228
名與實 229
嫂溺援手 230
古者易子而教 232
事親若曾子 234
政不足間 236
毀譽無責 237
好為人師 238
徒哺啜也 240
無後為大 242
仁義之實 244
瞽叟厎豫 246
·
離婁下
其揆一也 251
惠而不知為政 252
君臣相視 254
亂世守則 257
纔能之為責任 260
不為與有為 261
如何批評 262
惟義所在 263
赤子之心 264
養生送死 265
深造自得,博學反約 266
以善養人 268
不祥之實 270
水之德 271
去存之間 273
三王四事 275
王者之跡熄 277
五世而斬 280
兩可之間 281
逄濛學射 283
西子與惡人 285
行其所無事 286
不與右師言 288
修身心法 290
易地則皆然 293
匡章的心事 295
曾子、子思同道 297
堯舜與人同 299
齊人有一妻一妾 300
·
萬章上
大孝終身慕父母 305
君子可欺以其方 309
象之封放 313
以意逆誌 315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 318
禪繼義一 320
天民之先覺者 325
以義知命 329
百裏奚之事 331
·
萬章下
孔子之謂集大成 335
周室班爵祿 339
友其德,不可以有挾 342
敢問交際 344
時與位 349
士之不托諸侯 351
不見諸侯何義 354
知人論世 357
齊宣王問卿 359
·
告子上
杞柳桮棬之喻 363
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 365
生之謂性 368
義外、義內之辨 370
行吾敬 373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 375
凡同類者,舉相似也 378
牛山夜氣 381
一暴十寒 384
捨生取義 385
求其放心 388
不知類 390
拱把之桐梓 391
於己取之 392
先立乎其大者 394
天爵與人爵 396
人人有貴於己者 398
杯水車薪 400
熟之而已 401
必誌於彀,必以規矩 402
·
告子下
揣本與齊末 405
為之而已 407
詩何以怨 410
懷利與懷仁義 412
不見之教 414
不識君子 416
曆史之罪人 420
不教民而用之 423
變今之俗 425
貉道無君子 427
丹之治水 429
諒之二義 430
樂正子好善 432
古之君子何如則仕 434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36
教亦多術 438
·
盡心上
盡其心者 443
順受其正 446
求則得之 447
萬物皆備於我 449
何謂大眾 451
人不可以無恥 453
樂道忘勢 456
窮達皆善 457
雖無文王猶興 459
自視欿然 460
佚道與生道 461
上下與天地同流 462
仁聲善教 464
良知良能 465
舜之居深山 466
無為其所不為 467
孤臣孽子 468
四種人 469
君子有三樂 470
四體不言而喻 472
西伯善養老者 475
使有菽粟如水火 477
觀於海者難為水 479
雞鳴而起 482
行權與執一 484
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 487
柳下惠之介 488
有為者闢若掘井 489
久假而不歸 490
伊尹之誌 492
不素餐兮 494
居仁由義 495
捨簞食豆羹之義 496
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 498
居移氣,養移體 500
君子不可虛拘 502
踐形之學 503
守喪之短長 504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506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507
何謂殉道 509
五不答 510
於不可已而已者 512
感情的差等 514
當務之為急 515
·
盡心下
不仁哉,梁惠王 519
春鞦無義戰 520
盡信書不如無書 522
徵之為言正 525
能教不能教 526
若固有之 527
殺人親之重 529
古之為關也 530
身不行道 531
周於利者 532
好名之人 534
不信仁賢則國空虛 536
民為貴 538
聖人,百世之師也 540
仁者人也 542
無上下之交 543
毀謗無傷 545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547
茅塞漸開 548
再作馮婦 550
性也,命也 552
充實而有光輝 554
如追放豚 556
用其一,緩其二 558
諸侯之寶三 559
盆成括仕於齊 560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562
人能充無穿窬之心 565
不下帶而道存 567
行法以俟命 569
得誌弗為 571
養心莫善於寡欲 573
曾子不忍食羊棗 575
思狂狷,惡鄉原 577
序群聖之統 581
·
基本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儒傢這種對善的堅定很讓人感動,也常常讓我懷疑。孟子繼承瞭孔子,他很坦誠,很雄辯,有時候甚至有點嚴厲,在他的注視下,當時的君王啞口無言,後世讀者被迫檢視自己的心。在孟子這裏“道”不是外在的主義或觀念,是求諸自身的仁義之心,孟子所謂的“仁”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觀念,背後有一整套可以落實的做法和製度,治世有所為,亂世有所不為,所以孟子能講齣“雖韆萬人,吾往矣”這種震動心靈的話。這次讀《孟子》獲得瞭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麵對這個日益下沉的世界。

评分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儒傢這種對善的堅定很讓人感動,也常常讓我懷疑。孟子繼承瞭孔子,他很坦誠,很雄辯,有時候甚至有點嚴厲,在他的注視下,當時的君王啞口無言,後世讀者被迫檢視自己的心。在孟子這裏“道”不是外在的主義或觀念,是求諸自身的仁義之心,孟子所謂的“仁”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觀念,背後有一整套可以落實的做法和製度,治世有所為,亂世有所不為,所以孟子能講齣“雖韆萬人,吾往矣”這種震動心靈的話。這次讀《孟子》獲得瞭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麵對這個日益下沉的世界。

评分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儒傢這種對善的堅定很讓人感動,也常常讓我懷疑。孟子繼承瞭孔子,他很坦誠,很雄辯,有時候甚至有點嚴厲,在他的注視下,當時的君王啞口無言,後世讀者被迫檢視自己的心。在孟子這裏“道”不是外在的主義或觀念,是求諸自身的仁義之心,孟子所謂的“仁”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觀念,背後有一整套可以落實的做法和製度,治世有所為,亂世有所不為,所以孟子能講齣“雖韆萬人,吾往矣”這種震動心靈的話。這次讀《孟子》獲得瞭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麵對這個日益下沉的世界。

评分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儒傢這種對善的堅定很讓人感動,也常常讓我懷疑。孟子繼承瞭孔子,他很坦誠,很雄辯,有時候甚至有點嚴厲,在他的注視下,當時的君王啞口無言,後世讀者被迫檢視自己的心。在孟子這裏“道”不是外在的主義或觀念,是求諸自身的仁義之心,孟子所謂的“仁”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觀念,背後有一整套可以落實的做法和製度,治世有所為,亂世有所不為,所以孟子能講齣“雖韆萬人,吾往矣”這種震動心靈的話。這次讀《孟子》獲得瞭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麵對這個日益下沉的世界。

评分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儒傢這種對善的堅定很讓人感動,也常常讓我懷疑。孟子繼承瞭孔子,他很坦誠,很雄辯,有時候甚至有點嚴厲,在他的注視下,當時的君王啞口無言,後世讀者被迫檢視自己的心。在孟子這裏“道”不是外在的主義或觀念,是求諸自身的仁義之心,孟子所謂的“仁”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觀念,背後有一整套可以落實的做法和製度,治世有所為,亂世有所不為,所以孟子能講齣“雖韆萬人,吾往矣”這種震動心靈的話。這次讀《孟子》獲得瞭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麵對這個日益下沉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