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互渗

混沌互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菲利克斯·加塔利
出品人:
页数:148
译者:董树宝
出版时间:2020-2
价格:3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139864
丛书系列:三辉书系: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加塔利
  • 法国
  • 菲利克斯·加塔利
  • 精神分析
  • 当代激进思想及其研究
  • 三辉书系: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 混沌理论
  • 混沌理论
  • 互渗现象
  • 复杂系统
  • 非线性动力学
  • 哲学思辨
  • 科学探索
  • 思维跃迁
  • 未知边界
  • 系统演化
  • 认知拓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加塔利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深度阐释加塔利一生的原创性思想

···

【内容简介】

加塔利一生“游牧”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不是一名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思考的不再是移情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等模式化问题,诊断的不再是个体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现代社会的“病症”。当结构主义者纷纷将主体性列入“罪恶”名单之时,加塔利则反其道而行之,从生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主体性问题,重新反思了启蒙以来的“解放实践”。

何谓主体性生产?什么是战争机器、欲望机器、抽象机器?怎样理解精神分裂分析?作为审美范式发生源的“混沌互渗”如何运作?在本书中,加塔利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批判了以能指的霸权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摒弃了以科学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析,以机器反对结构,以横贯性理论超越移情理论,引导我们走向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开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裂分析。加塔利的这些原创性思想在他与德勒兹的合著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为德勒兹的光环所遮蔽,尚未释放出其应有的思想力量。借由本书中的清晰阐释和进一步深化,我们将体会到有别于“德勒兹与加塔利”的理论风格,感受到加塔利自身异乎寻常的思想强度。

···

【媒体及名人推荐】

菲利克斯跟我谈起了他已经称之为欲望机器的东西:有关机器无意识、精神分裂无意识的整个理论和实践构想。我觉得他走在了我的前面。

——德勒兹

《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的许多中心概念都是由加塔利提出来的。正是在加塔利的倡导下,他们开始对精神分析学进行批判,并形成与之相反的‘精神分裂分析’理论。加塔利超越学院派哲学传统的位置使他能够在与德勒兹合作之后将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直接关注融入德勒兹的著作之中,而加塔利多年的实践经验……更为他与德勒兹在合作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 雷诺·博格,《德勒兹论文学》作者

···

【编辑推荐】

◆ 本书系加塔利的临终之作,是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加塔利独著首次完整的中文译介,读者或可从中发现德勒兹光环之外的加塔利。

◆ 《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中的许多中心概念都是由加塔利提出的。在本书,加塔利对他与德勒兹的合著中涉及的原创性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对于理解加塔利与德勒兹的合著颇有助益。

◆ 自从拉康创办研讨班开始,加塔利便接受了拉康的训练,持续七年之久。他深谙精神分析的危机,并最终开创了精神分裂分析。在本书中,加塔利亦就许多精神分析核心问题,对弗洛伊德、拉康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

◆ 加塔利一生“游牧”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在本书中,加塔利亦以主体性的再创造与再奇异化为核心,对拉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信息论、后现代主义,以及海德格尔、巴赫金、巴尔特等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 附录部分特别收录了德勒兹解释他与加塔利如何合作的一封信,以及一篇纪念加塔利的文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年),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著有《精神分析与横贯性》(1972年)、《分子式革命》(1977年)、《机器无意识》(1979年)、《混沌互渗》(1991年)等。1969年,加塔利与德勒兹相遇,决定进行合作,他们合著《反 俄狄浦斯》(1972年)、《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1975年)、《千高原》(1980年)与《什么是哲学?》 (1991年)。

【译者简介】董树宝,巴黎高师访问学者,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与艺术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西方文论,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专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待出),译著有《东风》、《<荒岛>及其他文本》、《对话》等。

目录信息

导读:导读:谁是菲利克斯·加塔利?………………………………………董树宝
1.论主体性生产
2.机器的异质发生
3.精神分裂分析的元模型化
4.分裂的混沌互渗
5.机器性的口语性和虚拟的生态学
6.新美学范式
7.生态哲学的对象
附录
致Uno的一封信:我们如何以二的方式进行工作?………………吉尔·德勒兹
为了纪念菲利克斯………………………………………………………吉尔·德勒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译者的导读写得非常清晰明了,围绕加塔利的几个重要议题展开:主体性生产(横贯主体性,复调主体性)、通过“三种生态学”来诊治社会病症、对德勒兹十分重要的“机器”理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的建立,以及用混沌互渗的思想来理解艺术等等。就像德勒兹自己的比喻那样,加塔利像是海水,自己是山,他永远是不断在游移,分岔,散逸的,不断践行着生成的状态。希望以后还有加塔利的译本问世,他不该被藏在德勒兹的影子之下,写在德勒兹名字后面,他其实是更活跃更激进的的。

评分

这个系列翻译得很不错~ 加塔利的语言比起德勒兹感觉更通俗一些~

评分

译者2016年翻译完,2020年才终于出版.......不过毕竟结果还是好的。

评分

《混沌互渗》一书如其此名,全文一气呵成语句间的逻辑分析力实在过瘾,与霍尔茨的《反映》中探讨镜与像的简直神似,此两册书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为莱布尼茨的单子的聚合作注脚。第三章有些难懂不过不影响整体的认知,借拟一下此书的表述即是,我不是我便是那携着无数种他者主体性来进入的。“论主体性生产”是一讨伐弗洛伊德的长篇檄文,在加塔利的笔下诞语中的精神病,敷行于世的国家机器、意识机器、工业机器、抽象与欲望机器等等都具有了一定主体性的审美范式。形象状态中混沌互渗是具有网格上的矢量性的,人的主体这端与所指涉处的彼端呈托出的是似于“吸引子”的稳态与异质之关系的。

评分

译者2016年翻译完,2020年才终于出版.......不过毕竟结果还是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