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辉煌的成就,但也有两点可议的倾向。第一,断代研究的方式比较盛行,往往无法看出长时期发展的前后脉络。第二,有些人过分强调马克思经济史观在中国历史上的适用性,选择史料来迁就理论构架。
作者以普通经济学的观点,重新检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性质,认它是一个古代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以及相当自由的市场活动。以此理论基点出发,本书对这个市场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要素市场及成品市场。本书前6章,讨论生产要素的市场。后4章,则讨论成品市场。
赵冈、陈钟毅,都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分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分别在美国两所大学长期任教。为著名美籍华裔学者。
赵冈先生的著作开始在国内出版主要是有: 1.《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和地权分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农业经济史论集——产权、人口与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当然还有上面有位仁兄提及的“《中国经济制度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 ——新...
评分此书有两个核心观点。 第一,中国古代的基础生产单位是“户”——由3-5个成年劳动力组成的家庭; 第二,人口与土地的比例是生产方式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懒了,不写了。 ------------------------------------------- 补充一个,书中记录了另几位学者的研究结论,说20世纪每...
评分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先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文集,涉及到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制度史,是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献,它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
评分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先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文集,涉及到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制度史,是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献,它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
评分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先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文集,涉及到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制度史,是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献,它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
耳目一新
评分要言不烦的经济史,充分吸收了中、日历史学的成果,历史上的“自由市场”、“放任经济”论适足以解大陆官方马列经济史之毒,而对官营、雇佣、租佃等各种经济形态和各生产要素边际效益变化的探讨又建立起了一套探讨中国社会转变的新框架,其理论架构值得借鉴。对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反思也很有价值。不足之处第一是太强调市场自由配置的作用,因此解释汉唐等统一时代还好,谈到魏晋南北朝分裂时代时,就很难结合军事、政治力量对社会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了。二是过分强调“选择自由”,忽视了劳动力成为商品过程中的复杂社会政治因素,这也是过份反马列政经视角的一个弊病。
评分资料梳理尚可,部分地方还算精彩,历史做得太不小心,实在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标题。
评分一家之言,可以参考
评分该书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劳动力供应制度、生产组织、商品市场等方面着手,对两千多年来中国经济制度的演变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观察。作者认为私有财产制在中国早已产生,并逐渐形成了以小生产者为主体的社会分工,由此推动了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并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每个生产单元可以独立决定做最有利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往往会受到天然资源的制约,尤其是人地比率的影响。作者选取了大农场、租佃制、农村副业以及手工工场四种模型,经过量化分析以后指出当人地比率恶化以后,工人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到最低维生费以下时,雇工操作的大农场和手工业工场便要停止雇工,剩余人口不得不由其家庭吸收。于是,能吸纳最大量人口的生产组织与生产方式往往会取代更有效率的模式,因此而牺牲经济的发展,唯有技术才能打破这一僵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