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经济史 历史 经济 经济学 赵冈 中国 社会经济史 社会科学
发表于2025-02-22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近人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辉煌的成就,但也有两点可议的倾向。第一,断代研究的方式比较盛行,往往无法看出长时期发展的前后脉络。第二,有些人过分强调马克思经济史观在中国历史上的适用性,选择史料来迁就理论构架。
作者以普通经济学的观点,重新检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性质,认它是一个古代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以及相当自由的市场活动。以此理论基点出发,本书对这个市场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要素市场及成品市场。本书前6章,讨论生产要素的市场。后4章,则讨论成品市场。
赵冈、陈钟毅,都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分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分别在美国两所大学长期任教。为著名美籍华裔学者。
观点很新,拨开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迷思。但是否“矫枉过正”,还得再看。
评分提纲挈领式的中国经济史作品。作者延续了“新经济史”的研究风格。绪论依然是最核心的,其他部分是绪论的扩展。作者在定义中国的经济是一个成型较早的市场经济体后大胆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建立大农场、租佃制、农村副业、手工工场四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量化了内卷化及其适用的条件,提出了人口压力下的封闭经济发展模型。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逐一分析土地、劳动力市场,工商业以及城市化相关,逻辑清晰严密,值得好好研究。惜没有对资本市场有所探究,作者在序言里也提及了这个问题。
评分是一本值得细细咀嚼的书~
评分内容很丰富,逻辑很站得住脚,似有剑桥史的风格。只是太过啰嗦,一个例子要引五遍以上,说到最后一部分几乎无话可说,一半都是重复的话。
评分看到绪论P9就给跪了,一张图把内卷化给概括完了,以后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 个人最爱的是第四章,对黄河、大运河对北方农田水利的利害分析简明扼要但发人深省。最想不通的是关于余粮率决定城市化水平的分析。我可以理解因为人力机会成本的优势使得家庭手工业替代了城镇手工业(这与农业劳动时间集中在农忙季节有关,参见江村经济),清代后 ,苏南农村人地矛盾极度紧张,需要从两湖跨区交换进口粮食,即,各地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决定分工,人多就 从事手工业,地多就从事农业,反正都是挤占城市人口的就业空间。但应该进一步问的是,为什么偏偏江南地区的人就特别多呢?两湖地区怎么就没养出那么多过剩人口呢?过剩人口概念来源于人口增长吃掉了技术进步的人口陷阱。不能孤立地静态地看。最终还是要落到技术进步上,即斜线S的向右移动。
赵冈先生的著作开始在国内出版主要是有: 1.《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和地权分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农业经济史论集——产权、人口与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当然还有上面有位仁兄提及的“《中国经济制度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 ——新...
评分不是学经济的,买来当闲书看看,没有精读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看。几点感觉,第一作者是用心在写、态度端正、用功极深,就冲这点也值了。第二收获最大的是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存在过的世俗生活在脑海里复原了,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由勾心斗角的宫廷政治和万骨枯的流血战争,...
评分不是学经济的,买来当闲书看看,没有精读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看。几点感觉,第一作者是用心在写、态度端正、用功极深,就冲这点也值了。第二收获最大的是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存在过的世俗生活在脑海里复原了,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由勾心斗角的宫廷政治和万骨枯的流血战争,...
评分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先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文集,涉及到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制度史,是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献,它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