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十论

传统十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秦晖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310999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秦晖
  • 社会学
  • 中国制度
  • 中国文化
  • 社会
  • 中国
  • 中國史
  • 传统文化
  • 中国哲学
  • 历史研究
  • 思想史
  • 十论
  • 学术著作
  • 国学经典
  • 文化传承
  • 传统智慧
  • 思想评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作者简介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改革与现代化问题研究,主编《农民学》丛书,出版专业著述《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陕西通志》魏晋卷(合著)、宋元、明清卷(合著)、《经济转规与社会公正》(合著)等,随笔集《问题与主义》、《天平集》、《思无涯,行有利》等。

目录信息

序 / Ⅰ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 1
一、问题的提出 / 1
二、走马楼吴简所见的极端“非宗族化”社会 / 4
三、“吏民”社会中的乡吏 / 15
四、编户齐民,还是血缘社群? / 22
五、从地名学看村落与宗族的关系 / 30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 35
一、“道儒”与“法儒” / 35
二、法儒与“抑兼并” / 38
三、道儒与“不抑兼并” / 41
四、“抑”与“不抑”之间 / 44
五、过程公正与跳出怪圈 / 45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 49
一、小共同体本位论质疑 / 50
二、“道德农民”与“理性农民”之外 / 57
三、法家传统与大共同体本位 / 65
四、“拜占庭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 / 70
五、里—社—单合一:传统帝国乡村控制的一个制度性案例 / 76
六、近古宗族之谜 / 81
七、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 / 88
八、小共同体与公民社会的前途:兼论“新”儒家如何可能 / 97
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 / 105
一、公益事业发展史的西方模式 / 105
二、公益事业发展史的中国模式 / 118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 / 139
绪论:“儒”与“吏” / 139
一、“儒表”与“法里” / 142
二、“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补” / 151
三、连续的历史,循环的怪圈 / 158
四、“法道互补”的后果:行政不正义 / 165
五、“法道互补”与儒的“吏化”和“痞化” / 174
六、“法道互补”的危机:行政不安全 / 178
七、
法儒、道儒与纯儒:非主流儒家对“法道互补”的拒斥 / 183
八、西、儒皆灭,而“秦政”与痞风前后相因 / 193
九、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新儒学在新文化中的三种价值 / 200
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 206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 229
谁,面向哪个东方?
——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所谓“西方中心论”问题 / 239
一、外贸顺差与“经济中心” / 240
二、“比较”的尺度 / 246
三、评“非‘进步’的全球整体史观” / 251
四、“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不是解释的解释 / 255
五、“西方中心”何以为“论”? / 261
公社之谜: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 267
一、公社建立之谜 / 267
二、集体化与传统共同体 / 277
三、法家传统与大共同体本位 / 282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集体化=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 289
一、“两种保守性”与小生产衰亡论 / 290
二、走出“共同体”:民主革命中的农民理论 / 297
三、
“被剥削者个人”反抗“剥削者公社”: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民粹派的早期批判 / 303
四、“美国式道路”反对“普鲁士道路”:民主革命的新解释 / 310
五、“土地国有化”:一个“否定”的纲领 / 315
六、从村社化到集体农庄:“从米尔到康姆尼”? / 321
七、合作制与“传统集体主义”的二律背反 / 325
从sama到equality:汉语“平等”一词的所指演变 / 333
一、“平”“均平”与“太平” / 333
二、作为佛教价值的“平等” / 334
三、佛教传入后汉语中“平等”一词的世俗含义 / 342
四、“儒之中庸即释之平等”:作为价值观的“平等”论争 / 347
五、汉语“平等”一词近代含义之产生 / 354
附录:
瑞士之路
——“森林州”之行札记 / 35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http://xies.blogbus.com/logs/31800793.html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四跟极大的绳索。”伟大领袖老毛同志当年的判断,是根据他在农村的调查得出的。按照这些基本判断,老毛制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取得...  

评分

评分

秦晖先生《传统十论》序言中为全书立意: “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  

评分

1. 9、10两篇读起来比较乏味,但展现了秦晖强大的资料梳理能力。 2. 秦晖的写作方式一般是这样的,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流行看法,然后逐一批驳,用万花筒一样的炫技式资料驳到渣都不剩。 3. 从第一篇就开始反驳中国古代的“皇权不下县”,花式引用证明...  

评分

秦晖老师的传统十论打开了我看待中国历史的一扇窗。因为对历史不够了解,也从来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些问题,看了之后特别有启发。概括起来,最主要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有三:一是中国从来就不是小共同体社会,一直是受制于大共同体控制下的,即皇权集权;二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是...  

用户评价

评分

1.读历史要读出真东西,还真是不容易。一是有些东西不被史家关注,传统社会乡村基层治理的操作层面,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能进入历史典籍,才让后世对真实情况不明所以。二是有些东西被史家刻意改写,因为真的东西往往不能见人。三是有些东西以讹传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传统中国社会大共同体一家独大、编户齐民,小共同体缺位导致个人只能以一盘散沙的状态面对大共同体的强大汲取能力。解释是有力的,问题是如何改变。

评分

卧槽出新版了呀,得赶紧买一本藏着

评分

★★★★★赶紧买了存着。

评分

秦晖的研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他并不擅长史料的考辩,如《汉语“平等”一词近代含义之产生》一文看似是个概念史的研究,但其实对史料的运用理论的使用较之孙江、方维规等的标准概念史研究文章而言相去甚远。但秦晖本书的意义恰恰不在其对中国古代具体的史事的辨析,而在其浓烈的社会现实关怀同样其问题意识也是鲜明地面对当下的即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温和的知识人的现实追求,守护共同的底线,对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新儒家都不抱有偏见。对传统社会,秦晖的态度也是如此,他认为帝制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认为这不足以使中国实现现代性的转型。或许秦晖的具体论证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这种守护共同的底线的鲜明态度是每一个知识人或读书人都应该具备的。

评分

录了有声书,公众号被禁止检索了,可以加微信ningjingdetongnia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