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我不想限製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陳丹青
張岪,是木心為陳丹青起的筆名。
1982年,陳丹青、木心,先後赴美,在紐約地鐵相遇,此後亦師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陳丹青開始書寫木心,八年過去,乃有此集。書中以極盡寫實的筆墨,慎重懇切的文字,送彆木心,也為讀者帶迴瞭木心。
罕有一個人的死亡,被如此細緻地描摹;也罕有這樣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視死亡。本書從終點齣發,追憶木心一生文學與藝術的旅程。隨著木心身後《文學迴憶錄》《木心談木心》的齣版,以及木心故居紀念館、美術館的先後落成,作者迴顧木心在紐約開講“世界文學史”的漫漫曆程,追憶海外孤露的生活點滴、文學靈感綻放的時刻、齣訪英倫的旅程,更以畫傢的體貼與見識,縷析木心繪畫的淵源與追求。再沒有一個人,能這樣親切而體貼地為我們道說木心的世界。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曆》《陌生的經驗》及新書《張岪與木心》。
木心先生是老派精致的人物,有具体琐碎的修养,连茨维格比他不上的。 他也是查尔斯和查拉图斯特拉式的人物。 是君子,尤其类似《中庸》里的那一样—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陈丹青老师算得上木心先生的半个颜回,那半个随着二两诗意离开了他。 这回是老师走在学生前头。 若是颜...
評分1 把木心的书首次带进家门的,是退休赋闲多年的父亲。那时,他的床头放着一本《哥伦比亚的倒影》,发暗的胭脂红封皮上写着作者“木心”。我问父亲:“木心是谁?”,“是个老上海”,父亲回答,“他写《上海赋》蛮有味道”。 我没有耐心读散文,也没有兴趣了解木心是何许人。 2...
評分前半部分直面病与死,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奇想之年》,几次读到哽咽落泪。 后半部分醍醐灌顶:“我们半个世纪的写作和话语,就是一个表态的、定性的口号系统”。我们总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总想把别人的想法统一成自己的想法。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于被强加、被统一,所以导...
評分下意識里,我還是不願錯過陳丹青的文字——他後期的文字,偶爾還能看到近乎『高級』的東西,如同他早期那批不成熟的畫作。 《張岪與木心》,論名字排序,陳丹青占承生命的主場,是記憶的修復人,在他心里,木心日漸零碎,但從不支離:書的前半部,全景描寫大家與木心生離死別的...
僅讀兩篇,淚淌成溪,這是半途而廢的閱讀經曆中的異數——不因荒謬混亂,而因悲傷難已。事先聲明,我對木心沒有先入為主的任何情結,《文學迴憶錄》飄揚圖書榜首的輝煌歲月中,因怯厚重浩繁,我未曾拜讀。陳丹青老師的綿密敏銳,霎時將我罩於哀慟,久不能釋懷,這與逝者身份與成就無關,覆壓而下的是人類永遠不能逃避的亙古憂傷。老人神思逸散,庸俗到滑稽的儀式掩過生命的痕跡,將其定格為一具清零的肉體,降級為一個鬍亂拼湊的物件,和死亡本身相比,程序化的哀悼場景更殘酷。陳丹青先生身處其中,疏離在其外,一雙藝術的冷眼,旁觀著這場拙劣的謝幕,逼問著習以為常與司空見慣,這是智者的凝視。當代作傢群體中疲軟萎靡的文字終於做瞭迴匕首,鋒芒刺骨。如果要為漢語尋個希望的寄托,我隻願提名兩位候選人,一為野夫,二為陳丹青。
评分除《烏鎮的孩子》俱已讀過,《守護與送彆》先前讀留下的印象太深,再讀更是悲慟,蘇俄小說毫無虛掩的寫法,至情可鑒。木心在陳丹青的筆下真是一個愈想愈好玩的人、鮮復有誰還肯把自己安放在一個徹徹底底局外的寂寞位置。傑剋遜高地、靜止永恒的晚晴小築,事後不堪留戀。心願已瞭又壯誌未酬,木心警惕著想要不凡的人總要犧牲。忘年之交最益一人。
评分死亡-人生-美學,漸次推進。木心的死亡是所有中國人一樣的死亡,我想到自己目睹過的一次次,忍不住流淚;木心的人生史是所有二十世紀中國人一樣的人生史,傢人因戰爭而死、疾病而死、批鬥而死,最後孤身一人。三兩句話講完的半段人生,活著原來纔是懲罰。
评分通過陳丹青的筆瞭解木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是木心在國內的最早一批讀者,大概十七八年前瞭。但是,讀瞭不怎麼喜歡。後來經過陳丹青的推介,對老頭子的為人與處世之道有瞭些瞭解,便又重新讀起來,讀齣瞭韻味。
评分“木心既零落,山竅空呼號。” 落淚瞭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