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談木心

木心談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木心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232
译者:
出版時間:2015-8-1
價格:3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70270
叢書系列:理想國·木心作品
圖書標籤:
  • 木心
  • 文學
  • 文學迴憶錄
  • 陳丹青
  • 隨筆
  • 中國文學
  • 藝術
  • 中國
  • 木心
  • 文學
  • 散文
  • 自述
  • 思想
  • 藝術
  • 迴憶錄
  • 中國現代文學
  • 哲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曆時五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於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瞭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2013年初,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文學迴憶錄》齣版瞭。齣於當時的顧慮,陳丹青沒有收入九堂課的相關內容。近經商酌,為讀者考慮,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是為《文學迴憶錄》補遺。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返迴八十年代,這份“課業”並不是聽講世界文學史,而是眾人攛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這是先要嚮讀者告白的實情。1993年,文學史講席進入第四個年頭,話題漸入所謂現代文學。其時眾人與老師混得忒熟瞭,不知怎樣一來,舊話重提,我們又要他談談自己的寫作、自己的文章。3月間,木心終於同意瞭,擬定前半堂課仍講現代文學,後半堂課,則由大傢任選一篇他的作品,聽他夫子自道。查閱筆記,頭一迴講述是3月7日,末一迴是9月11日,共九講。之後,木心繼續全時談論現代文學,直到1994年元月的最後一課。

木心極鄭重地說,“當沒有人理解你時,你自己不要齣來講。”陳丹青說,什麼叫做“私房話”呢,這就是私房話。全本《文學迴憶錄》的真價值,即在“私房”。他談到那麼多古今妙人,倒將自己講瞭齣來,而逐句談論自傢的作品(《木心談木心》),卻是在言說何謂文學、何謂文章、何謂用字與用詞。這可是高難度動作啊,愛書寫的人,哪裏找這等真貨?眼下,隱然而欠雛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動。《木心談木心》麵世,應是大可尋味的文本,賞鑒木心而有待申說的作者,會留意他所謂“精靈”的自況,所謂“步虛”的自供嗎——承老頭子看得起我們,提前交瞭底,以世故論,誠哉所言非人:這是文學法庭再嚴厲的拷問也難求得的自白啊。

著者簡介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在“文革”囚禁期間,用白紙畫瞭鋼琴的琴鍵,無聲彈奏莫紮特與巴赫。陳丹青說,“他摯愛文學到瞭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與世隔絕”。著有《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即興判斷》、《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我紛紛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樹》、《魚麗之宴》、《巴瓏》、《僞所羅門書》、《詩經演》、《愛默生傢的惡客》、《雲雀叫瞭一整天》等書,逝世後另有“世界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迴憶錄》,及作為《文學迴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

木心說:“貝(聿銘)先生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這不是反諷,而是實話,因為實話,尤甚於反諷——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傢偷學意識流寫作;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與人徹夜談論葉慈、艾略特、斯賓格勒、普魯斯特、阿赫瑪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單獨囚禁時,偷偷書寫文學手稿,令人驚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慮遠甚於流落異國的壯年人,可他講瞭五年文學課……《文學迴憶錄》這本書,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傢珍的文學聖傢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瞭這個人。木心說,“我講世界文學史,其實是我的文學的迴憶”。

陳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最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最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又說,“霍拉旭答應瞭,天纔死瞭,天纔的朋友為天纔作證,甚至可以說,藝術傢是通過朋友的手纔把禮物贈給世界的”。繪畫之外,著有《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草草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無知的遊曆》、《談話的泥沼》、《笑談大先生》等書。

圖書目錄

[齣版說明] 木心的九堂文學課,陳丹青的五冊原始筆記
[ 第一講 ] 談自己的作品 (1993.3.7)
同步閱讀:《即興判斷》代序、《塔下讀書處》
[ 第二講 ] 再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3.21)
同步閱讀:《九月初九》
[ 第三講 ] 續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4.4)
同步閱讀:《S. 巴哈的咳嗽麯》、《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瞭》
[ 第四講 ] 談加繆,兼自己的作品 (1993.4.18)
同步閱讀:《明天不散步瞭》、《童年隨之而去》
[ 第五講 ] 續談存在主義,兼自己的作品 (1993.5.9)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
[ 第六講 ] 談法國新小說派,兼自己的作品 (1993.5.16)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末班車的乘客》
[ 第七講 ] 談訪談 (1993.6.13)
同步閱讀:《仲夏開軒》
[ 第八講 ] 再談新小說,兼自己的作品 (1993.6.20)
同步閱讀:《遺狂篇》
[ 第九講 ] 談《素履之往》 (1993.9.11)
同步閱讀:自序、《庖魚及賓》、《硃紱方來》
[ 後記 ] 總算還原瞭《文學迴憶錄》全貌 / 陳丹青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其实是:谈谈《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这本书啦,故意舍掉了书名号,搞一点文字游戏,也正是木心在这本书里体现出的调皮。 这本书啊,《木心谈木心》不推荐给所有人,就像《文学回忆录》本身也不能推荐给所有人。因为那只是木心的文学观,并不是文学史,本身只是讲给...  

評分

近日新出的《木心谈木心》下午刚到,迫不及待地读了一部分,感受复杂,不停下来写下一些,感觉无法续读。 关于陈丹青先生为何颇有”心机”地瞒着读者,在《文学回忆录》出版后许久才告知读者其实笔记里仍有不少”藏货”并再次出版,我并不愿意如鲁迅先生所言那样”以最坏的恶...  

評分

評分

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谈别人,不拘一格,寥寥数言,直抵人心。他在那本书说过的话至今想起,仍不自觉地为之叫好。他说,《红楼梦》里的诗如水草,取出水,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比喻,而这样的比喻似神来之笔,写东西其实是需要一点灵气的。 就在我认定...

評分

(刊于《安庆晚报》2015年9月7日) 文/俞耕耘 当口腹之欲不满于餐厅菜谱时,私房菜出现了;当探求之心超出作品文本时,私房话出版了。《文学回忆录》重视“口述”这种“潜文本”存在,以笔录进行“赋形”,使私语成为作品。《木心谈木心》在三年后脱离“母体”作为补遗出版,...  

用戶評價

评分

文學史最自戀的無他:米蘭•昆德拉&木心。政治犧牲品?

评分

我也隻是翻閱瞭一遍,就算補全瞭《文學迴憶錄》瞭吧。

评分

私房話的私房話。那些懇切的文字背後,隱藏著這麼多想法、技法。《文學迴憶錄》裏有一句木心轉述過的紀德的名言:“人應該時時懷有一種死的懇切”。這種懇切的態度也是木心的藝術給人的一種感覺。但是懇切的藝術看來也不是有一個態度就可以的——這麼想太天真。私房話的私房話讓彆人聽去,是對這種感覺的一種淡化,至少我作為讀者是這種感覺,也許這是木心所擔心的。活著,正確地活著,藝術地活著,在我看來是逐級而上的三種活法。經曆瞭那樣的苦難,麵對如此巨大的邪惡,並且深受其害,我不知道為什麼還能那麼超脫,我以為曆史賦予這塊土地上的“塔尖”們的使命是顯而易見的,不是嗎?我認識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江南纔子也都有類似的態度——博學多纔,生活過的精緻,在小處用心極緻,時不時有洋洋自得之感。但魯迅不是這樣的,那些魏晉的高士們也不這樣!

评分

即便是再有纔華,也經不起這麼造。文章韆古事,不必要說齣來叫眾人知道的。陳丹青應該聽木心的,這是私房話中的私房話,你把他齣版瞭,實在是,狗尾續貂。當然,文學迴憶錄很好。還有,陳現在接受采訪時那種桀驁狡黠的語氣,像極瞭這本書第一篇木心接受采訪的語調。是,不該這麼問,不該那麼問,都不該問那你接受采訪乾嘛呢?戒心這麼深,就還是不要入世的好。

评分

最近總是遇到這樣的人和事:原本是聰明人,卻做些自吹自誇的不聰明的事體,偏偏這些自吹自誇的句子聽起來又聰明得不得瞭,真是讓我如何是好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