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玫是15岁考入大学的「天才」少女、植物学硕士、知乎荣誉作者、畅销书作家。而在本书中她撕开这些亮眼的标签,坦诚讲述了青春期罹患重度抑郁症的经历。 她以勇气为笔,经验为墨,将患病、治疗、复发的过程,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悲伤、艰辛,可贵的喜悦、安慰,都毫无保留地一一记录下来 。「抑郁」作为一个契机,引发她,乃至更多读者,对于每个人生命中都可能遇见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原生家庭;
亲密关系;
刻板印象;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实现自我的途径与可能面对的压力……
它并不只是一个重症患者的泣诉,也更是一部毫无保留的,既普通又特别的生命传记,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心灵困境与成长缩影。而抑郁,在这里也不只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乃至许多人,生命中都曾有意无意面对过的深渊,铺满前因后果的生长轨迹。
「它需要被挖掘。识别。理解。需要有更多人互通有无后站在一起,发现: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个原因。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我们都已经很努力。」
蔓玫
女,90年代生人。植物学硕士毕业,后从事文创类工作。现为自由职业。
知乎2014年度荣誉作者。曾出版《节气手帖》系列图书。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抑郁症的事实说出来,遑论在病中的那些幽微细腻的感受。人们终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需求、欲望和感受的基础上,摹画出这纷乱世界的一点模糊的轮廓。这轮廓自然不能去细究,那里充满矛盾,难以自洽,仅仅建立在人们无甚根基的信仰和黯淡缥缈的憧憬之上...
评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抑郁症的事实说出来,遑论在病中的那些幽微细腻的感受。人们终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需求、欲望和感受的基础上,摹画出这纷乱世界的一点模糊的轮廓。这轮廓自然不能去细究,那里充满矛盾,难以自洽,仅仅建立在人们无甚根基的信仰和黯淡缥缈的憧憬之上...
评分 评分《抑郁生花》是美女作家蔓玫的抑郁症亲历笔记。读后让我震惊的是,一个90后女孩能如此的打开自己,以非凡的勇气直面现实,冷静客观记录自己从发病、治疗,循环复发的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因疾病困扰,在成长中经历的悲喜与伤痛、周围人的冷暖态度。用自己的真诚,切身的感受,...
评分诗、花、画,或许是很多人结识蔓玫的契机。 知乎的植物板块里远远跑在前端的被关注数,《节气手帖》里温婉的文字、清淡的手绘,却总让我觉得不足以注解这个人。 直到读完这本《抑郁生花》,我才多少了解她为什么总是赞赏风雨里迎难而上的植物,以及文学作品里桀骜的女孩们。看...
抑郁症很难分享写书,因为写书分享的大多数是成功人士反思自己过去是怎样成功,而抑郁症没有成功这样的说法 作者辛苦了
评分拿到书就读了,读完后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没有疾病缠身,虽然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尽相同,但对于书中很多的心境和感受,仍然能产生许多共鸣。 用书中很喜欢的一段话来表达此刻感想—— 「我们都是孤岛。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踏上彼此的领域,走不进彼此的丛林与河流,看不到对方的秘境里的繁华与渺小。可如果有风与海潮能在我们之间交换某些东西,花粉、水流、种子、鱼群......那就已经是一种肯定。一种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孤身奋斗的共鸣,即使来自很遥远的地方。」
评分“所有的药都有简单无害的外表……有一双双无形的手垫在身后,稳重而规律地托着你、拍着你,赋予你一种不知哪里来的轻松平静,却又非常坚实,甚至还带有淡淡的愉悦感。你大可就这样愉悦下去,但最好不要仔细回味——一旦回味,便要发现这样的平静与愉悦均属外来物,并不由我们本身产生。像是一个人觉得冷,于是被送进开着暖气的房间里。是暖和了,四肢百骸是放松下来了,但只要暖气一关掉,你的内核仍然是冷的,仍会一点一点以固有的节奏凉下去,仍没有自我发热的能力。” “我并不想囿于一个柔弱到只能被爱惜被守护的形象,更不想待在学校里。尤其是我自己的学校:原以为一套考卷一纸录取通知书能带我到远方去,脱离这叫我看来疮痍满目的原生家庭。却没想到等着我的,是另一种值得逃脱的生活。” 为作者尽力诚实记录的青春期生活打五星。
评分从不存在没有体验的理解
评分(共313页,166千字)“我们种花,把自己活成一片森林,每天都会有花瓣缓缓落下,融入大地,然后再生。我们添砖加瓦,延续自己的生命,那更是在修建万里长城。未知的痛苦、风险、阴霾、碎裂……都会在,会一直在。不到最后尘埃落定的那一刻,谁能判定是否如意呢。那突如其来的摧折,潜移默化的灾变,谁能说它一定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呢。或许这一刻就是生不如死,就是没有好事情发生——谁也不能保证将来一定会有,可在真正的全盘覆灭之前,我到底还是想多坚持一下。”(《抑郁生花》p26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