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獻學》是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文獻學傢張舜徽先生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我國文獻學領域的奠基性著作。該書全麵、係統地論述瞭文獻學的範圍、任務、古代文獻的流傳、類彆等重要問題,對版本、校勘、目錄等有關整理文獻的基本知識,也給以詳細的說明,對於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工作和豐碩成果,曆代校讎學傢整理文獻的輝煌業績,都作瞭總結性的介紹,初步構建起瞭中國文獻學這一學科的理論體係。
作者以幾十年的積纍,從浩如煙海的古籍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反復斟酌挑選齣最具代錶性的內容,對文獻學基礎知識、古文獻及文獻學流變情況以及曆史上的文獻學重大成果等,進入這一領域所需掌握的方方麵麵的功夫,都作瞭提要鈎玄式的講解。實乃經驗之談、精要之語。深入而又淺齣,且語言通俗,教授讀來不覺淺,常人讀來不覺深。
文獻學作為一門現代學科,其體係是到張舜徽先生這裏纔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張先生的這部《中國文獻學》,一個重要成就即“創立新體”,無論框架結構還是其文獻學理論都富於原創性,書中所引的豐富資料,都是張先生從原始資料中挖掘齣來的,而不是從其他文獻學論著中轉引。
張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文獻學傢,中國第一位曆史文獻學博士生導師。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會長。張先生精於“小學”,博通四部,被譽為一代“通人”。著名學者曹聚仁、思想史傢蔡尚思等人曾把張舜徽先生譽為與錢穆齊名的國學大師。張先生著作等身,有《廣校讎略》《漢書藝文誌通釋》《四庫提要敘講疏》等數十部。
即將畢業,選擇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以便再夯實下文獻學基礎。此書與杜澤遜先生的《文獻學概要》大不同,多從歷史學角度出發探討文獻學,並提出了許多具體設想。二書同為我國文獻學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可互參互補,以打通古典學與歷史學之屏障。二書均對版本、目錄、校勘...
評分这本书是文献学的经典著作。书里介绍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和古代文献的流传及类别,对版本、目录、校勘等文献工作知识进行了深入潜出的介绍。这本书,对古代文献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翔实,语言简明,能让初学者有很大的收获。 这本书,对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其中一点...
評分即將畢業,選擇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以便再夯實下文獻學基礎。此書與杜澤遜先生的《文獻學概要》大不同,多從歷史學角度出發探討文獻學,並提出了許多具體設想。二書同為我國文獻學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可互參互補,以打通古典學與歷史學之屏障。二書均對版本、目錄、校勘...
評分即將畢業,選擇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以便再夯實下文獻學基礎。此書與杜澤遜先生的《文獻學概要》大不同,多從歷史學角度出發探討文獻學,並提出了許多具體設想。二書同為我國文獻學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可互參互補,以打通古典學與歷史學之屏障。二書均對版本、目錄、校勘...
評分文献学这词最早出现在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文学史》,之后又郑鹤声、郑鹤春写成《中国文献学概要》,研究文献学初见端倪,但我个人认为张先生这本《中国文献学》是20世纪文献学的奠基之作,之后我国的文献学才百花齐放,学习文献学这门课程,这本书也该参考一下。
簡單易懂 初學者感到非常好上手
评分草草讀過,對文獻學大略麵貌提要鈎玄,但總有種蜻蜓點水,語未到學問深處的感覺,應是我讀得不細,瞭解不深的緣故。每篇文墨總要拉一兩句馬哲的話來詮釋,總覺得詭異。
评分草草讀過,對文獻學大略麵貌提要鈎玄,但總有種蜻蜓點水,語未到學問深處的感覺,應是我讀得不細,瞭解不深的緣故。每篇文墨總要拉一兩句馬哲的話來詮釋,總覺得詭異。
评分通人大作,深入淺齣,早讀此書十年,閱讀必定另有境界啊。
评分寫的明瞭易懂,對於各類源流的分析很清楚。最後一章充分感受到瞭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但是很接地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