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路,1926年生,原名葛光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05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表彰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一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美学史及中国书画美学。出版专著有《中国画论史》(原名《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与克地合著《中国艺术神韵》、《神游丹青》,并担任《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副主编。
庄子的“解衣般礴”、欧阳修“画意不画形”,倪云林所强调的“逸气”与“逸笔”,其本义何解?本书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画论中,披沙淘金,分类整理,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历史真面貌,是一部简明而生动的古代画论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通俗易懂
评分这本书真好!真好!
评分画论简史,连笪重光的“虚实相生”也没涉略。应该说代表了比较诗学之前的画论研究成果。
评分在中国古代艺术思潮的长河中,自北宋以后到清末,一千多年以来,文人审美居主导地位,以至延伸到现当代。中国的文人画论,表达了中国哲学道艺合一、以艺体道的意识,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和久盛不衰的生命力在此。中国文化画论发端于北宋三居士——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龙眠居士李公麟,还有首倡“凡书画当观韵”的山谷老人黄庭坚。他们是文人画思潮的领骚任务,他们崇尚的审美旨趣是重神韵。当时与文人画对垒的宫廷绘画则主张形神兼备,而且到了后来如徽宗时期,在观察花鸟等自然物时,极重视形似,徽宗考问画家的许多审物故事即表达了这种艺术观。
评分叙述及完整有余,分析及细致便不足。国内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