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邊草》收錄周剋希先生十來萬字的作品,包括“譯餘偶拾”、“譯書故事”和“走近普魯斯特”三個部分。在《譯邊草》裏,你能讀到翻譯界的趣聞、名傢的妙語,讀到對經典的評介和關於譯文的疑題,讀到翻譯與創作的共融互補、語言的豐富與微妙,讀到“學海無涯”的宏闊和“十年齣一書”的滄桑。這些,都是以平實散淡的作風、站在美學趣味的立場讓我們心領神會的。
幾年前在譯文社的辦公室認識瞭周剋希先生,是朋友介紹的。當時我是去約稿的,沒有多談什麼,但對周剋希先生留下瞭有異於一般文化人的特殊印象:平靜,文雅,有趣味。因為周剋希先生是翻譯法國文學的,所以私下裏一直以為周先生有一股“法國味兒”。
周剋希先生真的寄來瞭稿子,這就是《新民晚報·文學角》上開瞭兩年的專欄“譯餘瑣掇”。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些以漫想與隨筆的形式記下的翻譯感想,報紙刊齣以後的效果也非常之好,不斷有讀者來電要求告訴該專欄登載的具體日期,以補讀他們可能遺漏瞭的篇什。
以後,我讀過周剋希先生的大部分譯著。用兩個字可以來描繪我讀這些書及對周剋希先生本人的感覺,那就是“欽佩”。我對外國文學有一嚮的愛好,但有些書的翻譯實在讓人不忍卒讀,用作傢餘華的話說,那多是些“披著羊皮的狼”,不知是譯者有意唬人的,還是他自己半通不通造就瞭晦澀。直至年過三十,我纔懂什麼是真正的好東西。
(书名“译边草”,“草”自然为周老自谦;而我评论取“草边记”,似乎将“草”坐实,亦自觉颇有不敬之感。然而就意义而言,暂时想不到更切题的说法,故仍保留旧题。又,鲁迅有《野草》集,帕斯卡称人为“会思考的芦苇”,向草致敬,也可认为“草”未必不敬吧——此等闲语,权...
評分 評分下午和同学讨论在法国的学习计划时,突然想到了周克希的《译边草》。周先生本是中科院的数学家,在法国半路出家改行做文学翻译,结果却成了一位大家。这中间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正好一一展现。正好可以给现在憧憬着未来的同学们,特别是准备去法国攻读文学、翻译、LFE的同学们参...
“忠實的不美麗,美麗的不忠實”,有人曾這樣調侃翻譯。對於翻譯作品,要做到全無翻譯腔,如母語般渾然天成卻不失原作之意,確然不是易事。今年所讀譯作中,可稱妙筆生花的,除錢老的《近鬆左衛門選集》《井原西鶴選集》外,便是周先生的《包法利夫人》瞭。PS:原來“yahoo”就是《格列佛
评分簡約,幽默,坦蕩,讀來大有教益。一口氣讀完的書,又是捨不得讀完的書。#kindle
评分周剋希居然首先是數學老師,當翻譯是半路轉行的,隻能贊嘆聰明的人就是厲害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齣色,也難怪本書有文理兼備之感,乾貨多,受益多,既談翻譯方麵技巧性的認識,也有一名典型傳統中國學者知識分子之心,一樣虛懷若榖、兢兢業業、甘於寂寞、富有責任感,談及故人故事,也是一樣至情至性、情深意重、令人感動;周老師寫到譯製片廠舊事,關於童自榮著墨並不多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都是那麼認真敬業精益求精的老前輩們啊
评分微言大義。
评分實習上下班的地鐵上,捧著這本書斷斷續續讀瞭小半個月,期間完成瞭我的短篇小說處女譯……前輩的真誠總是讓人感動,有些意味深長的感慨,真的是隻有[被翻]譯[虐]過的人纔能明白其中的分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