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真的适合我吗?”
“保持现状似乎就是在走下坡路……”
“选择越来越少,我还能做什么?”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时代走向终结,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双向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压力。这一时期之后进入职场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跳槽,创业,出国深造……三十岁上下, 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8位日本年轻人的职场故事
8场“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
向感叹“不懂年轻人”的经营者,以及教育学界的诸位推荐这本书。《工作漂流》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失落的一代所经历的“工作现场的现实”。
——中原淳(东京大学副教授)
读完之后,深感沉闷。……有人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懒散。但是,在我国的未来景象和经济状态尚不明朗的现在,这些年轻人已察觉到了切肤的危机感,这种感受为现下许多人所共有,超越年龄和就业问题,并不是能随意抛在一边的“他人之事”。
——四之原恒宪(《朝日新闻》记者,原朝日新闻社编辑委员)
稻泉连
1979年生于东京。1995年从神奈川县公立高中退学,1997年通过大学入学资格检定,考 入早稻田大学,2002年从第二文学部毕业。
2005年凭借《虽然我也在战时出征:竹内浩三的诗与死》,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 学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时26岁)。已出版的作品有《我的高中辍学手册》(1998)《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2001)《重生的书店》(2012)等。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美国雷曼公司倒闭,“全入式”大学升学的加持,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终身雇佣制的捆绑与稳定走向终结,体制内外日益不安与焦躁。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推出的日本作家稻泉连所著的《工作漂流》便是关注于在此背景下完成“从好大学到好工作”世俗意义...
评分 评分标题起的好大,怪唬人的,其实就是8个曰本人的跳槽故事。8名受访者基本都是70—80年代生人,与我算同龄人,查了一下作者生于1979年,也属同龄人。这代人现在的年龄在40岁左右,那么十余年前采访时差不多就是30岁上下吧。 私以为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不能剥离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
评分个人感觉这本书适合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3年左右的职场人士阅读,书中有着许多的感同身受,工作的烦恼、抉择的困难、未来的迷茫...... 稻连泉的《工作漂流》一书,并不是阐述职业发展的至理名言,也没有列举各类成功案例以期读者效仿。作者通过采访8位职场人士,追踪他们从毕业求...
评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美国雷曼公司倒闭,“全入式”大学升学的加持,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终身雇佣制的捆绑与稳定走向终结,体制内外日益不安与焦躁。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推出的日本作家稻泉连所著的《工作漂流》便是关注于在此背景下完成“从好大学到好工作”世俗意义...
上海译文纪实系列日本篇里出乎意料不“丧”的一本。只要工作过,很容易从八位年轻人的叙述中找到共鸣。会回看,觉得不同时期能从中找到不同的关注点。另外,看着书中的人逃离“好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就像清风迎面而来。
评分“要是工作不努力的话,连辞职的资格也没有哦。”
评分作为同龄的中国年轻人,很多痛点有共鸣,面临诸多职场选择,走入职场发现和想象中不一样,是忍受还是突破,是坚守还是离开,自己显然是更怯懦的那一个,安于现状,也被困死在这里
评分仿佛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又仿佛身处漫长又黑暗的隧道……这种矛盾的处境是书中好几位主人公共有的状态。重复性劳动让人对明天失去期待,低价值工作又压得人喘不过气。在这个没有所谓“铁饭碗”的时代,安逸就是堕落。想改变,却没有方向,或是不敢轻易尝试,焦躁不安可想而知。“没有定性”,也许恰恰是年轻人正在思考自身处境的证明吧。
评分【2019第50本】深圳书展买的书,七月的末尾读完它,很有启发。八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各自的际遇与选择。大致上都是通过跳槽走向了“更好”的地方——有点煽动读者跳槽的意思,不过山外有山,毕竟越过这座山才会看到更高的山啊。希望迷茫的年轻人们都能越来越好,我想这本书帮我更加确信了的一点是:相比外人艳羡的大公司或高薪,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最开心的才算真正的rewarding care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