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视了科技的力量。“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次从科技视角串联历史,以能量和信息两条主线,系统阐述了自智人以来人类文明的演进。
全书从远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四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万年来农业、工业、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各个领域关键性的人物、事件及意义,绘制了一幅科技驱动历史的恢宏画卷。
本书既从不同角度对人们熟知的常识进行解读和剖析,又挖掘出许多新的观点,让读者见微知著,感受科技叠加式进步的魅力。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俯瞰一整部人类科技文明史,真正洞察世界变化的趋势,进而消除由于对周围世界缺乏了解、对未来缺乏把控而产生的焦虑。
吴军 博士
“文津图书奖”得主
硅谷风险投资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吴军博士既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又兼具丰富的中美高科技企业工作及投资经验。
著有《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见识》《态度》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内的国家级图书大奖。
最早是在得到app听过吴军博士科学史纲60讲,今天终于把这本书刷了一遍。这是刷的第一本书。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没在黑暗中 神说,让牛顿去吧! 万物遂成光明。 这是西方人对牛顿一生最简介的评价。也让我对牛顿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仅是科学家。就从牛顿开启你的科学之旅吧。 出...
评分#读书@2019-41#,《全球科技通史》 吴军,中信出版集团。 吴军博士的书都比较通俗易读。这本书详略得当,抓住了人类对能量获取和使用,对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两条主线,对全球科技历史发展的演变给了一个清晰介绍,但略感遗憾的是,古代部分介绍过多,现代部分相对少了些。适合睡...
评分科技,分科学和技术两条线。技术可以自发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渐进式进步,但是如果有了科学思想的指导,技术进步称为自觉行动,技术的发展就大大加速。 从科学角度来看,第一次科学思想的成型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以古希腊为代表,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亚理斯多德.......
评分整个图书界写历史的书很多,写科技方面的书也很多,但是写科技通史的书却不多,本书是为数不多中比较有代表性有看头的一本书,从远古时代的科技、一路经过古代科技、近代科技,直到现代科技,并有根据的憧憬了未来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广泛应用,所经历...
评分“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当年的困惑,如今成了各行各业每年必逃不开的灵魂拷问。自从2015年三位大佬华山论战,“风口”一战成名之后,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基因编辑、虚拟现实……我们被科技的狂风一路裹挟向前,吹呀吹我的骄傲放纵,大风越...
理工男看这种通史真的太爽了!
评分这个层次上,就叫科技通史,有点大言不惭。的确,给小学或初中生比较合适。
评分信息和能源两条线索串联起了上千年的科技发展史,蔚为壮观。就能源而言,从人类利用火开始,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原子能和清洁能源利用,人类自身的演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能源的利用是最为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燃料。而就信息而言,从语言文字出现,到印刷术普及再到电话、电视和互联网的诞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协作和创新成为可能,也使人类知识成果能够被继承和发展,从而推动文明向更复杂层面演化。而就未来而言,这两条主线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融合,无论是人工智能、新能源、太空技术、基因科技、5G通信……这些前沿领域会产生大量交集,信息利用会进一步升级,创新会提速,以产生更丰富和清洁的能源,来维持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且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面发展。
评分略“意料之中”,超越自己原有认知的东西似乎并不太多。
评分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梳理一遍,自己再画画框架,清晰不少。我觉得这本比之前的文明之光好,就是给了你一个大框架,用于自己再思考或者往里面填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