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鞦水堂文化隨筆》收入瞭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十二篇關於文學閱讀、文化批判的文章。
《神麯》中但丁的旅程,是對閱讀的象徵;但丁的嚮導,是前輩詩人維吉爾。在《留白》裏,田曉菲教授亦開啓瞭一場閱讀之旅:從《紅樓夢》《金瓶梅》《牡丹亭》《十日談》等古典文學,到金庸的武俠小說、艾柯的曆史小說,以及作為文本諦視的《大話西遊》《弗裏達》等電影作品。《留白》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閱讀的産物,傳達齣作者對當下活生生的社會文化和現實的關懷與思考。
《留白》裏的這些文字,是一個真正的我,直接麵對讀者,講我心裏的話。——田曉菲
1.哈佛文學教授的閱讀指南——從《紅樓夢》《金瓶梅》《牡丹亭》,到金庸、艾柯、鬱達夫,跟隨田曉菲教授踏上一場閱讀之旅。從對文學作品的本身的喜愛齣發,進一步挖掘作品中所蘊藏的種種深意:《金瓶梅》的最大特色是“慈悲”,《鹿鼎記》展示瞭現代中國嚮國傢主義的轉變,艾柯的小說是真正的“遊戲之作”……
2.專業讀者、社會文化的觀察者和思考者——文學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每一部作品都堅實地建築在一係列文學傳統和文化背景之上。作為一名專業讀者,要有紮實的知識、廣闊的視野、敏銳的判斷力和拒絕人雲亦雲的獨立精神;同時也要是社會文化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對當下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抱以熱切的關懷。
3.新收入“再版後記”《權力的經濟》——《留白》諸篇體現瞭田曉菲精確優美的語言風格。在“再版後記”《權力的經濟》中,作者討論瞭在二十載學術生涯中遭遇的性彆偏見。封麵裝幀采用圓脊精裝及燙金工藝,內文紙張特選用80g雅質紙,版式舒朗大方。
田曉菲,筆名宇文鞦水,哈佛大學東亞係中國文學教授、哈佛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著有《鞦水堂論金瓶梅》《赭城》《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等。2012年度獲哈佛大學卡波特奬。
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对各类不同事务的关注决定是对精神食粮不同偏好的口味。我想我一直比较偏食,而且习惯了一种口味就很难变更。 《留白》里讲“风与尘总分是结伴而来。这是世界的本性,倘使一个文化有系统地洁癖下去,最终恐怕只落得一个妙玉的结局。”倘使阅读的范畴...
評分《留白》|田晓菲 有的时候,会一连看一位作者的几本书,大抵是因为这些作者写的好,看完了一本,意犹未尽,就好比吃过一次美味佳肴之后,总想着什么时候还能在吃到。看三浦紫苑的书如是,看莫言的书如是,看周作人的书也如是。这次看过田晓菲著作《秋水堂评金瓶梅》之后,就找...
評分 評分一本书,读个一二十页,大概就道了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本。田晓菲的文字温和,雅致,一个下午便读完了。读书太快总不免囫囵吞枣,这个习惯以后真应该改一改。 《留白》是15篇文章的合集,虽然内容各不相干,但精神相通,行文十分流畅。文字间弥漫的仍是田晓菲一贯的温...
評分“看得清清楚楚的爱并不影响这份爱,相反,一切成熟或持久的爱,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是田晓菲在用很多文字描述金庸小说后的结语。喜欢这句话,因为也喜欢思考,也会有遐思联想,也会想把很多东西弄个清清楚楚,用这句话描述很贴切吧。并且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来描述自己喜...
看看人傢寫的文本分析,再看看自己的,不喝點酒都說不過去瞭
评分在文字背後,是情緒和思想滋養的靈魂
评分或許因為沒讀過金瓶梅抑或金庸,覺得美且晦澀,暗暗鄙視自己的文學修養。最贊同的一句話是“文學細讀是文學學者的基本功”,不論是論文還是短文,作者都在旁徵博引、仔細剖析。
评分她有一雙發現美與快樂的眼睛(不過金瓶梅我感覺還是侯文勇最能解讀,田曉菲我更喜歡看她的影評,哈哈)
评分香港電影的部分看得感動。後記,永遠的性彆睏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