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Joseph_R.Levenson 中国 历史 儒家 文化史 中国历史 思想史
发表于2024-11-20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青年时期就读于哈佛大学,二战时应征入伍,战后回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经费正清推荐,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视野广阔、才华横溢,被同仁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是美国中国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作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965)、《革命与世界主义》(1971)。
大概是囿于学科成见,相比于“连续性”的判断,对列文森所言的“断裂性”更有直觉上的亲和感:今日中国法律何止千万,法律移植也好、社会主义法治也罢,儒教中国几乎完全缺场。告别儒教中国与儒教(而非儒家)的博物馆化,在本书一大把天才般的洞见中,大约是最深刻且最痛彻的那一个。但是,对“博物馆化”的滥用也应警惕:权力对某种思想的工具性使用,并不意味着将其送入了博物馆,使之丧失了现实的影响力、而仅具有“历史的重要性”。如列文森所言,欲彻底完成某种普遍性理论的博物馆化,必须以该理论无法回应的压倒性现实为前提,并且在思想库中已有其他的普遍性理论作为替代方案。由此观之,中国固然(大概)告别了儒教,但若言及其他,尚还为时太早。
评分一、三極重要。尤其是一。第一卷中文人畫之例常為忽略,實則極需細看,方能領略全書。又,列文森traditional和traditionalistic之區分與其猶太人背景恐有關。感同身受,故發語尤為痛切。
评分大概是囿于学科成见,相比于“连续性”的判断,对列文森所言的“断裂性”更有直觉上的亲和感:今日中国法律何止千万,法律移植也好、社会主义法治也罢,儒教中国几乎完全缺场。告别儒教中国与儒教(而非儒家)的博物馆化,在本书一大把天才般的洞见中,大约是最深刻且最痛彻的那一个。但是,对“博物馆化”的滥用也应警惕:权力对某种思想的工具性使用,并不意味着将其送入了博物馆,使之丧失了现实的影响力、而仅具有“历史的重要性”。如列文森所言,欲彻底完成某种普遍性理论的博物馆化,必须以该理论无法回应的压倒性现实为前提,并且在思想库中已有其他的普遍性理论作为替代方案。由此观之,中国固然(大概)告别了儒教,但若言及其他,尚还为时太早。
评分坚持一个月只看了第一volume,晦涩难懂,肯定是我修炼不够
评分brilliant!love it!
书看过一个多月了,一直想写一点东西,向这位我们近代史领域少有的天才致敬。 首先声明,把confucian翻成儒教实在是很扯,深切鄙视。 第一及第三部分,对中国近代儒学地位的演变、共产主义与传统的关系的分析精彩之极,只要和费正清在《中国大革命》中的类似分析比较一下,就可...
评分听一位研究传统书画笔墨的前辈在介绍历代笔墨演变的展览时,在非正襟危坐,轻松的气氛下,冷不丁听到“所有能传承下来的都是局限性,创新创造没有办法传承”,很受启发。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宋画很好学,有程式,先钩后画。而元四家的倪瓒很难学,笔墨间的勾点,充满了灵动,属...
评分长假按说是不该呆在家里的,然而本来就没有安排,“龙王”台风的来袭倒是让我心安理得的坐下来翻翻那些买来以后就成了摆设的书。 翻开列文森的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才发现给这本书写序的是郑家栋,就是那个把六个"妻子”带到美国去的儒学大师。郑教授当然可能是被迫...
评分李普曼在《公众舆论》最后一章“诉诸理性”中把国家喻为一艘航行出海且往而不返的船,并就此有精彩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前一阵读罢《美国的迷惘》令我联想到那一章节,今日读完列文森,我再次想起那些段落。李普曼大致是如下意思: 柏拉图到了应该做总结的时候,他的自信也...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