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剋·巴科夫(Nick Barkow),1928年生於柏林。長年任職駐外特派記者,曾旅居倫敦、紐約、東京及非洲與歐洲。對匈牙利這個熱愛生活卻又深深抑鬱的小國十分著迷,特彆是《憂鬱星期天》的故事及其背後的因緣。此外也涉獵德國文學史的各項研究。
譯者簡介:
林敏雅,1966年生,颱灣南投人,颱大心理係畢業,德國特利爾心理係肄業。譯作有《小國王十二月》《黑貓尼祿》《當世紀年紀還小的時候》《巴移釣手尤納斯》、《但願我不是一隻小鳥》《會跳舞的熊》。曾四度獲得中國時報開捲年度最佳青少年翻譯圖書奬。
《憂鬱星期天》,1930年由匈牙利作麯傢Rezso Seress寫齣的一首動人樂麯。在納粹當道的二次大戰期間,世局動蕩,人心惶惶,許多人在聽瞭這首淒美樂麯,不禁動瞭輕生念頭,同時選在星期日自殺。這股自殺風潮,從匈牙利開始蔓延至歐洲、大西洋彼岸,約造成140人自殺,最後遭到匈牙利、英國等地禁播。成瞭著名的自殺聖樂。
尼剋·巴科夫以這首《憂鬱星期天》為創作靈感,撰寫成小說。
二戰前夕,納粹橫行的布達佩斯,一位叫做查波的猶太商人經營著一傢餐館,在這個熱愛生活、樂於享受的城市,他過得輕鬆而愉快。他雇傭瞭一位鋼琴師,這位氣質憂鬱、纔華橫溢的鋼琴師創作瞭一支麯子,名叫《憂鬱星期天》。精明而寬厚的查波幫助鋼琴師賣齣這支麯子
《忧郁的星期天》本是一首钢琴曲的曲名,据说,它被创作后,有150多人听后自尽。好奇是怎样的音乐激发了怎样的情感,网上找到了钢琴曲,却不知是不是原版,如果是,则应庆幸自己不懂音乐了。不过还是度娘了一下,关于150余人因聆听此曲而自尽这件事,一些国家的政府已发表声明...
評分很久以前就盛传这个旋律,悲伤,凄婉,像是面对面却说不出口的爱。为什么这首歌会被禁?为什么会有人创作出这首歌?究竟悲伤到什么地步所以连听众的快乐都不放过?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主题远比我们这些为了《黑色星期天》而猜想的要严肃得多。也难怪,这样一首歌是不能在一个伤...
評分提到“忧郁星期天”,人们会想到莱索•塞来斯的死亡圣曲,想到比约克的悠远歌声,想到电影《布达佩斯之恋》里美妙的女人和爱情,惟独找不到却很期待的,就是和这些东西同样美好的那一本书——《忧郁星期天》。最近,世纪文景推出德国作家尼克•巴科夫的小说《忧郁星期天》...
評分《忧郁的星期天》本是一首钢琴曲的曲名,据说,它被创作后,有150多人听后自尽。好奇是怎样的音乐激发了怎样的情感,网上找到了钢琴曲,却不知是不是原版,如果是,则应庆幸自己不懂音乐了。不过还是度娘了一下,关于150余人因聆听此曲而自尽这件事,一些国家的政府已发表声明...
評分《忧郁的星期天》本是一首钢琴曲的曲名,据说,它被创作后,有150多人听后自尽。好奇是怎样的音乐激发了怎样的情感,网上找到了钢琴曲,却不知是不是原版,如果是,则应庆幸自己不懂音乐了。不过还是度娘了一下,关于150余人因聆听此曲而自尽这件事,一些国家的政府已发表声明...
文字淺顯易懂
评分敘事精巧,語言幽默又睿智。看完明白為啥至今還有猶太人團體滿世界追殺納粹餘孽瞭,救人的不都是辛德勒,買後路逃脫懲罰的大有人在。以及明明是非常嚴肅的反思作品,看電影簡介怎麼改編得那麼狗血...orz
评分整本都在絮叨都在調侃,有老闆的鬍侃也有作者自己的鬍侃,但一路鬍侃一氣之後作者總能在適當的時候爆齣一兩句耐人尋味的話把人給拉迴來。誰說德國人不會諷刺不會黑色幽默呢?看到的是滿滿一本書的嘲諷
评分已墮落,被替代。憂鬱星期天一麯難忘,不過是有尊嚴的死罷瞭。
评分小說的敘述有點晦澀,難得有同名電影是超過小說本身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