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
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
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了。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了一生的荣誉。
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已再版了18次。
叔本华早在29岁就出版了奠定其哲学思想体系的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思想随笔》出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世界》的第二卷,他全面论述了天才、命运、美学、性爱、伦理道德等人生思想的诸多方面。通俗而有力地回答了人类一直求解的重要问题。
当我简单浏览过该书的PDF版本后,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下这本书。 我们的一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伴随着我们成长其来的“人格”,这是我看后最认同的观点。起初听来,仿佛是某种唯心论,和大部分劝告人们应该注重内心修养、看轻外在钱财和名誉的老调差不多,其实不那么简单。 ...
评分记得叔本华在他的美学随笔中提到,写作如同打猎,将写作的猎物先养起来,过一段时间再着笔不迟。这句话我很认同,因为个人的经验,有时刚读完一本书时往往会兴致盎然、浮想联翩,但是提笔写出来的东西,乍一看文章或许可以达到对作者形式上的临摹,但是论其内核却往往掺...
评分这本书被命名为《叔本华思想随笔》,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它里面的篇幅都比较短,而非是文体上的散文风格。 叔本华是一个十足的严谨的人,看了书里面的《论教育》《论天才》,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治学态度。当然作为一个哲学家,这是必须的。我所着迷的更在于叔本华的一些...
评分这本书被命名为《叔本华思想随笔》,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它里面的篇幅都比较短,而非是文体上的散文风格。 叔本华是一个十足的严谨的人,看了书里面的《论教育》《论天才》,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治学态度。当然作为一个哲学家,这是必须的。我所着迷的更在于叔本华的一些...
评分深刻的思想如同一阵清凉的流水,冲刷掉头脑里的污浊与混乱。叔本华振聋发聩的语句一针见血地拆穿某些被误解的表象,真实的本质就显露出来。所选的文章都很贴近生活,不是很抽象难懂的纯理论,理论实际相结合,简明易懂。叔本华的文字简洁优美,擅长表达,不像很多其他哲学家那...
谢谢翻译!谢谢翻译!谢谢翻译!
评分上海人民出版社叔本华的四本书偶都手抄了,都手抄了,手抄了,抄了,了
评分阅读者必须时刻自省,须弄清楚自己的观点到底是来自书本(剽窃了别人思想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还是真正为自己思考所得。
评分中心思想:活着就是受罪。
评分人老了,总会罗嗦,大叔也不利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