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栗与不安:克尔凯郭尔个体偶在集》为我们搭建了由低到高、从审美经伦理到宗教信仰的人生阶梯,号召我们面对主观个体的生存感受去“选择自己”。他引导我们穿透审美生活,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幻象和愉悦之后,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幸和痛苦,进而认识到伦理生活的局限,脱离非宗教的诱惑,最终进入博大沉静的信仰世界。译者阎嘉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其行文典雅传神,深得海内外方家之嘉许,为克尔凯郭尔思想在华语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从尼采的比喻里我们可以获悉他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从其本意里明白的话。可是从克尔凯郭尔的比喻里,你什么也得不到,他的比喻和他要阐述的内容一样晦涩,他连类比都是阴郁的。 克尔凯郭尔住在城市,尼采住在高山。 克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 上...
评分翻译得一般,但因为我是读的这本,所以也只能从这本书出发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克尔凯郭尔是一个不结婚、不工作、不生育的三不学者,他的孤独哲学,对于大众来说,未必就有参考价值。 萨特也是,不结婚、不愿接受世俗约束,但是大众与他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观点也只...
评分翻译得一般,但因为我是读的这本,所以也只能从这本书出发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克尔凯郭尔是一个不结婚、不工作、不生育的三不学者,他的孤独哲学,对于大众来说,未必就有参考价值。 萨特也是,不结婚、不愿接受世俗约束,但是大众与他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观点也只...
评分翻译得一般,但因为我是读的这本,所以也只能从这本书出发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克尔凯郭尔是一个不结婚、不工作、不生育的三不学者,他的孤独哲学,对于大众来说,未必就有参考价值。 萨特也是,不结婚、不愿接受世俗约束,但是大众与他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观点也只...
: B534/4222-17
评分克尔凯郭尔真变态啊。我喜欢
评分克尔凯郭尔不愿意承认自己使用的笔名就是自己,是因为“以表达其反教条、反权威”的这种说法有点扯淡。原话是“纵然这次写作《非此即彼》什么都未证明,但我证明了丹麦文学中有一个人能够写一本书”,也许才是叙事学中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的区别。不过《非此即彼》的确涵盖了最为精辟的警句。
评分Fear and Trembling by Sören Kierkegaard.: Tianjin People's Press. |翻译外包出去的部分文笔质量有所下降。
评分无中生有啊,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