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對中國內陸邊疆的四個地區(東北、內濛古、新疆、西藏),從生態環境、民族、生産方式、社會形態、曆史演進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考察,揭示瞭中國內地與上述四個邊疆地區各自不同的互動依存關係,討論瞭中國內陸邊疆曆史的豐富多樣性。由此,它展現瞭各個邊疆地區獨特的曆史價值,指齣瞭中國多民族社會文化的整閤特徵。
拉鐵摩爾(1900-1989)美國著名漢學傢、濛古學傢,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英國利茲大學教授。幼年、青年時居住中國,曾到中國北方、濛古、中亞地區考察,對這些地區的曆史、社會有獨到的研究。
和国内外许多关于游牧民族和文明起源的论著不同,拉铁摩尔在这本书里超越了传统“游牧民族”和“定居农民”的二分观念,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论述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民族演变和历史发展等等关键性问题。或许作者所持观点显得有些折衷,还有待商榷,但却契合协同学等系统...
評分【案】这篇长文原载于清华国学院编《清华元史》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5),后收录于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三联书店,2018),现根据此书进行摘抄,每段摘抄后面均标有页码。 一、引言 《內亚边疆》的写作,需要考大量的相关细部的实证...
評分征服和扩张都是一种想象。游牧民族和汉族所取得的成功,没有一个不产生对自己的反动。 草原民族不能完全征服中国,因为长期侵入中国后,终将变成汉族,留在后面的才继续保持草原生活。同样地,汉族侵入草原太远时,也会脱离中国,加入草原社会,而留在中国的则继续发展中国的生...
評分本书是拉铁摩尔的名著,译者唐晓峰博士是侯仁之的门生,我是抱了很大的兴趣来阅读的。译者在后记中说,他是不满于1940年代赵敏求译本“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内容完整性、准确性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决定重译。那么这次他自己干得如何呢? 拉铁摩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
評分虽然拉铁摩尔并不能说是职业学者,最早了解这个名字还是从《光荣与梦想》里,他担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顾问。这本书也是久仰大名,下了很久以后才断断续续读完。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一以贯之的主题是边疆,现在更流行的提法是农牧交错带,前面更强调从地理的方面做横向考察,后...
不考慮翻譯問題,這本書的概念和方法論其實給我很大思考和收獲。有些時候,閱讀中國學者的著作,讓我自己所持有的那些偏見和局限無疑都加深瞭——因為這些偏見來自我們共有的思維模式,還有我們的民族特性。怎麼不在這種思維的陷阱中越陷越深,真是個大問題。自我糾錯的功能還是太弱,總是需要一麵寬敞的鏡子。
评分似乎是這個版本用的。
评分經典之作,對邊疆區域的劃分以及邊疆生態、中國曆史與草原遊牧文明曆史周期的雙循環影響論證,都有獨到之處。隻是過於看重經濟的影響以及缺乏關鍵材料的支撐,也算是美中不足吧。
评分嚴格意義上是一部中華文明發祥及帝國擴張史,內陸與邊疆相互關係略少,可能也是因為角度較大。 對內亞概念的完全形成,益處頗多。
评分即使是在今天,書中所言隱患依舊可見。秦王統一中國的膽識魄力當真不是一般帝王可以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