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拉鐵摩爾(1900-1989)美國著名漢學傢、濛古學傢,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英國利茲大學教授。幼年、青年時居住中國,曾到中國北方、濛古、中亞地區考察,對這些地區的曆史、社會有獨到的研究。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歐文·拉鐵摩爾
出品人:
頁數:431
译者:唐曉峰
出版時間:2008-4
價格:3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049568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曆史地理 
  • 邊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人類學 
  • 漢學 
  • 社會學 
  • 拉鐵摩爾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對中國內陸邊疆的四個地區(東北、內濛古、新疆、西藏),從生態環境、民族、生産方式、社會形態、曆史演進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考察,揭示瞭中國內地與上述四個邊疆地區各自不同的互動依存關係,討論瞭中國內陸邊疆曆史的豐富多樣性。由此,它展現瞭各個邊疆地區獨特的曆史價值,指齣瞭中國多民族社會文化的整閤特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关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中国亚帝国主义 读中国亚洲内陆疆界(拉铁摩尔著) 辽东自古为中国的领土,此类话语实乃民族主义所建构,其作用是政治上的,而于历史,则不符事实。从辽东到内蒙到甘宁青,即长城一线,为中国第一道内边疆,东三省外蒙新疆西藏越南朝鲜是第二道,琉球日本...  

評分

该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一些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草原游牧社会与定居农耕社会的不同,即对土地所有权的不同理解,游牧社会将土地所有权看作从这一块草场转场到另外草场的移动权,而定居农耕社会则看重于建设永久性耕地的圈占权。这是这一土地所有权的不一样...  

評分

和国内外许多关于游牧民族和文明起源的论著不同,拉铁摩尔在这本书里超越了传统“游牧民族”和“定居农民”的二分观念,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论述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民族演变和历史发展等等关键性问题。或许作者所持观点显得有些折衷,还有待商榷,但却契合协同学等系统...  

評分

近年边疆史再度活跃。这里不想纠缠细节,特别是当牵涉现实政治,就更加复杂。而是聚焦于最高一级结构,在其中又侧重地缘和历史分期,则问题将大幅地简化。 欧亚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组成一个T形,分隔若干大河流域。T形交叉处为葱岭。中国位于东方。...  

評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只用两句话概括拉铁摩尔的这部经典著作,那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这句经典表述。这是一部试图对中国历史上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及对“王朝周期律”作出将共时和历时结合在一起的合理解释的一部书。作者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及在这基...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一部史識見解高於考證的漢學名著,不少觀點對後來的中國邊疆史和草原遊牧社會研究具有啓發意義。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中華地理文明發展史而非邊疆史。

评分

拉鐵摩爾實際是把麥金德的“心髒地帶”理論運用到瞭“長城邊疆地帶”。使此地域從中國傳統曆史書寫中的“邊緣”轉化成為“中心”。“長城邊疆地帶”成瞭廣義中國曆史的“地理樞紐”。以此區域為核心,這一區域的兩側——作為“中國”的漢族農耕定居文明與作為“內亞”的非漢族的遊牧遷徙文明展開瞭漫長的互動、交流與衝突。以“長城邊疆地帶”為“地理樞紐”曆史過程是如何展開的成為全書的焦點。拉鐵摩爾在此問題意識的基礎上又分述瞭此地帶的結構、功能與曆史。在結構上,他將這一地帶劃分成四個區域——“滿洲(東北)”、“濛古”、“中亞(新疆)”、“西藏”;在功能上他發展齣“內邊疆”、“外邊疆”、“貯存地”等理論;在曆史上,則分為“傳說時代”、“列國時代”和“帝國時代”進行敘述。

评分

似乎是這個版本用的。

评分

太好的書,中肯,立足中國

评分

有些分析過於宏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