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与不作

作与不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普鸣(Michael Puett)
出品人:
页数:382
译者:楊起予 譯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65926
丛书系列:古典与文明
图书标签:
  • 海外汉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思想史
  • 早期中国
  • 历史
  • 普鸣
  • 先秦史
  • 汉学
  • 哲学
  • 思考
  • 选择
  • 行动
  • 责任
  • 人生
  • 决定
  • 自我
  • 意识
  • 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作者简介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其主要著作包括: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2001);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2002); 与Adam Seligman, Robert Weller及 Bennett Simon合著Ritual and its Consequences: 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Sincerity(2008)。

普鸣教授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重要贡献,其课程《传统中国之伦理与政治理论》极受哈佛大学本科生欢迎。2013年,被评为对本科教学有杰出贡献的五位教授之一;2017年,被评为哈佛大学15位年度教授之一。

目录信息

前言

绪论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第一章 御疆辟土:青铜时代对祖先与创作的看法
青铜时代的《诗》与卜辞、铭文
周之衰亡
结论
第二章 人之技艺:战国时期对自然与文化问题的论辩
论辩之始
修正对“自然”的定义
文化的本质:战国后期论辩的发展
结论
第三章 圣人、臣下与乱贼:叙述国家起源
早期中国神话研究的症结
叙述国家起源
结论
第四章 创作帝国:帝国统治的兴起与巩固
创作帝国:秦朝
帝制的衰落
汉代对帝国的再造与巩固
结论
第五章 创作的悲剧:司马迁对帝国兴起的重构
司马迁的规划
司马迁笔下的国家历史
引申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美国学者普鸣的这本《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我用了很长的时间。说起读这本书的最初动机,其实是想要观照一个十分具体的当代文学问题,汪曾祺在比较长时间的文学书写中对于技艺和劳动、手工业者、小生产者、社会分工的理解。这一写作个案覆盖了一位作...

评分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普鸣(Michael Puett)所著《作与不作》(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以早期中国思想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五个独立的章节,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意图重新审视自晚商而至西汉之间中国古典文化的基本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普鸣尝试重组那些...  

评分

读美国学者普鸣的这本《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我用了很长的时间。说起读这本书的最初动机,其实是想要观照一个十分具体的当代文学问题,汪曾祺在比较长时间的文学书写中对于技艺和劳动、手工业者、小生产者、社会分工的理解。这一写作个案覆盖了一位作...

评分

读美国学者普鸣的这本《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我用了很长的时间。说起读这本书的最初动机,其实是想要观照一个十分具体的当代文学问题,汪曾祺在比较长时间的文学书写中对于技艺和劳动、手工业者、小生产者、社会分工的理解。这一写作个案覆盖了一位作...

评分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普鸣(Michael Puett)所著《作与不作》(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以早期中国思想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五个独立的章节,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意图重新审视自晚商而至西汉之间中国古典文化的基本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普鸣尝试重组那些...  

用户评价

评分

超长版词条,有助于理解自然与文化等根本问题

评分

二十世纪前关于早期“创作”以及“作”之内涵的重要作品。理解一个汉字不只是训诂那么简要,还要深入探讨围绕在其周围的众多概念。不过译文一般。

评分

超长版词条,有助于理解自然与文化等根本问题

评分

最大问题大概是讨论问题过大而篇幅太短吧...虽然认同结论但论证总觉得不上不下的,核心材料是传世文献,虽然有卜辞、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材料,但核心讨论没有脱离传统框架。没有对文献年代的细致讨论(特别是老子)也损失了部分说服力...总体上就是已经不错了但本可以更好的一本书

评分

最大问题大概是讨论问题过大而篇幅太短吧...虽然认同结论但论证总觉得不上不下的,核心材料是传世文献,虽然有卜辞、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材料,但核心讨论没有脱离传统框架。没有对文献年代的细致讨论(特别是老子)也损失了部分说服力...总体上就是已经不错了但本可以更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