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历史地理 边疆史 海外中国研究 人类学 汉学 社会学 拉铁摩尔
发表于2025-05-03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老书,大部分章节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常识普及,最后一章所提出的汉族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分别的历史大循环很有启发,作者点明的是两个文明之间的联系的过渡带“贮存地”的关键作用,这种地带进可攻退可守,进则入主中原,退则驰骋草原。
评分边疆内陆史,中规中矩。。
评分太好的书,中肯,立足中国
评分中华帝国主义
评分拉铁摩尔实际是把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运用到了“长城边疆地带”。使此地域从中国传统历史书写中的“边缘”转化成为“中心”。“长城边疆地带”成了广义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以此区域为核心,这一区域的两侧——作为“中国”的汉族农耕定居文明与作为“内亚”的非汉族的游牧迁徙文明展开了漫长的互动、交流与冲突。以“长城边疆地带”为“地理枢纽”历史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成为全书的焦点。拉铁摩尔在此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又分述了此地带的结构、功能与历史。在结构上,他将这一地带划分成四个区域——“满洲(东北)”、“蒙古”、“中亚(新疆)”、“西藏”;在功能上他发展出“内边疆”、“外边疆”、“贮存地”等理论;在历史上,则分为“传说时代”、“列国时代”和“帝国时代”进行叙述。
【案】这篇长文原载于清华国学院编《清华元史》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5),后收录于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三联书店,2018),现根据此书进行摘抄,每段摘抄后面均标有页码。 一、引言 《內亚边疆》的写作,需要考大量的相关细部的实证...
评分【案】这篇长文原载于清华国学院编《清华元史》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5),后收录于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三联书店,2018),现根据此书进行摘抄,每段摘抄后面均标有页码。 一、引言 《內亚边疆》的写作,需要考大量的相关细部的实证...
评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只用两句话概括拉铁摩尔的这部经典著作,那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这句经典表述。这是一部试图对中国历史上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及对“王朝周期律”作出将共时和历时结合在一起的合理解释的一部书。作者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及在这基...
评分我最喜欢书里讲的日本为何不能政征服中国的原因。作者讲的原因是日本在东北只是在地理上而不是历史上继承了满族,日本不能像满族那样利用满洲的中国人及蒙古人去征服中国。日本人的文化水平上对中国人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因为他们相对中国还是劣等民族,因而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
评分【案】这篇长文原载于清华国学院编《清华元史》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5),后收录于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三联书店,2018),现根据此书进行摘抄,每段摘抄后面均标有页码。 一、引言 《內亚边疆》的写作,需要考大量的相关细部的实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