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案】这篇长文原载于清华国学院编《清华元史》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5),后收录于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三联书店,2018),现根据此书进行摘抄,每段摘抄后面均标有页码。 一、引言 《內亚边疆》的写作,需要考大量的相关细部的实证...
评分辽东自古为中国的领土,此类话语实乃民族主义所建构,其作用是政治上的,而于历史,则不符事实。从辽东到内蒙到甘宁青,即长城一线,为中国第一道内边疆,东三省外蒙新疆西藏越南朝鲜是第二道,琉球日本贝加尔湖以北葱岭以西便是更外层,这是粗略的地理上的分别,若是包含文化...
评分征服和扩张都是一种想象。游牧民族和汉族所取得的成功,没有一个不产生对自己的反动。 草原民族不能完全征服中国,因为长期侵入中国后,终将变成汉族,留在后面的才继续保持草原生活。同样地,汉族侵入草原太远时,也会脱离中国,加入草原社会,而留在中国的则继续发展中国的生...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读完这本书,我总想说点什么,可是又觉得无从说起,只能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在我眼里一本好书不只是告诉你一些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你一个新的角度,读后给你一种微醉浮想的感觉。历史和庐山一样,也常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移步换景间之际,在熟视无睹...
评分近年边疆史再度活跃。这里不想纠缠细节,特别是当牵涉现实政治,就更加复杂。而是聚焦于最高一级结构,在其中又侧重地缘和历史分期,则问题将大幅地简化。 欧亚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组成一个T形,分隔若干大河流域。T形交叉处为葱岭。中国位于东方。...
太好的书,中肯,立足中国
评分強烈認同
评分拉铁摩尔实际是把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运用到了“长城边疆地带”。使此地域从中国传统历史书写中的“边缘”转化成为“中心”。“长城边疆地带”成了广义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以此区域为核心,这一区域的两侧——作为“中国”的汉族农耕定居文明与作为“内亚”的非汉族的游牧迁徙文明展开了漫长的互动、交流与冲突。以“长城边疆地带”为“地理枢纽”历史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成为全书的焦点。拉铁摩尔在此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又分述了此地带的结构、功能与历史。在结构上,他将这一地带划分成四个区域——“满洲(东北)”、“蒙古”、“中亚(新疆)”、“西藏”;在功能上他发展出“内边疆”、“外边疆”、“贮存地”等理论;在历史上,则分为“传说时代”、“列国时代”和“帝国时代”进行叙述。
评分老书,大部分章节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常识普及,最后一章所提出的汉族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分别的历史大循环很有启发,作者点明的是两个文明之间的联系的过渡带“贮存地”的关键作用,这种地带进可攻退可守,进则入主中原,退则驰骋草原。
评分強烈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