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和国内外许多关于游牧民族和文明起源的论著不同,拉铁摩尔在这本书里超越了传统“游牧民族”和“定居农民”的二分观念,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论述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民族演变和历史发展等等关键性问题。或许作者所持观点显得有些折衷,还有待商榷,但却契合协同学等系统...
评分我最喜欢书里讲的日本为何不能政征服中国的原因。作者讲的原因是日本在东北只是在地理上而不是历史上继承了满族,日本不能像满族那样利用满洲的中国人及蒙古人去征服中国。日本人的文化水平上对中国人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因为他们相对中国还是劣等民族,因而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
评分虽然拉铁摩尔并不能说是职业学者,最早了解这个名字还是从《光荣与梦想》里,他担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顾问。这本书也是久仰大名,下了很久以后才断断续续读完。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一以贯之的主题是边疆,现在更流行的提法是农牧交错带,前面更强调从地理的方面做横向考察,后...
评分《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是拉铁摩尔的代表作品,描写了作为传统中国边疆地区的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四个部分的形态及其与中国内陆、中亚草原的关系,其影响不可谓不深。 在读此书时,有非常强烈的感觉,仿佛这是梅棹忠夫“生态史观”在中国边疆的实践,也有贾雷德...
评分我在对比中英文本时,发现中文翻译最难办的一点,是处理chinese一词。拉氏早期中国边疆历史著作,围绕的一个理论核心是地理决定论,因此他以长城为限,大致将长城内外人口分为chinese和non-chinese。但这个词在现实中大有问题,因为chinese从来不是中国人自称,这个词很容易导致...
強烈認同
评分观点很有启发,更深入理解了司马温公的反战言论,夷狄是没有办法赶尽杀绝的真正原因,包括后来秦桧的南自南北自北理论。翻译不太顺畅,译者的中文素养不够,但并不影响理解。
评分严格意义上是一部中华文明发祥及帝国扩张史,内陆与边疆相互关系略少,可能也是因为角度较大。 对内亚概念的完全形成,益处颇多。
评分有些分析过于宏观
评分強烈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