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巫鸿多次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从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想到古建筑保护 <原文开始>“对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的研究因此不仅仅是对一件作品原始创作状况的重构,而且也应该是对它的形态、意义和上下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转换的追寻。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
评分 评分p4 “美术”的局限 不是美术的局限,是美术这个词的局限,这个词本是舶来品,鲁迅说:“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次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Art)。”这里我废话一句:看到爱忒这个带着浓厚北方感觉的音译时我笑了。总之巫老师在考虑专栏的名字时候烦恼于用什么词汇来盖含...
评分一、代序:“美术”小议 纠结了作者的用词问题,排除了“视觉文化”、“图像”,最后选用“美术”。 二、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 首先提到了一个史实,及弗洛伊德在研究《摩西像》时使用的素材是雕塑的照片,而非雕塑本体,也考证了弗洛伊德并不是没有机会看到雕塑实体,而是...
评分通观世界后现代历史,可以看到,美式中心主义土鳖的后现代主义史观,从来的首要任务,皆为——自创概念。对于美式后现代主义来说,这是需要一点文采的。只要是能够拟定出一个概念,美式后现代就可以围绕这个概念,进行跑马圈地了。甚至有些时候可以超越专业,进行跨行业的任意...
祖师爷,请受晚辈一拜。
评分120几页薄薄一本,看了20天,几乎每一句话都有思考。巫先生总是有一种宏观的思考方式,他把解构和重组看做整体,把开和合看做整体。对我的教育就是:不能再以“理所当然”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我在想,学习历史是否就是去学习一种二手经验,或者说历史自身就是一种second-hand. 在这种second-hand experience中,衍生自身对于历史的主观判断,这不是错。艺术自然需要更多感性,我觉得艺术史也需要。
评分是好文集,言语平实准确,学术态度清晰稳健,巨细都有照顾到,是所谓中国学者该有的磊落。较之废话连篇,或者用连篇术语坑蒙拐骗的某些中国学术家不知道强了多少辈。100多页的书又很好读,糟糕的仍旧是开本和装帧,可作为一本讨论美术的书籍,选图差到无以复加,真让人沮丧。
评分挺好的一本入门书.
评分入门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