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的态度是好像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1926年,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的发刊词中如是说。1995年恢复出版《三联生活周刊》,至今整二十年。20年,有太多故事可说,我们将它们集结成册,推出《三联生活周刊廿年》,希望呈现三联的媒体态度,也希望这些有趣的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2016年的一场春雨中买来读完,感动于一本杂志的传统和那么多鲜活的采访故事,让我第一次觉得在中国,记者这个行当不应当是青春饭。
评分在2016年的一场春雨中买来读完,感动于一本杂志的传统和那么多鲜活的采访故事,让我第一次觉得在中国,记者这个行当不应当是青春饭。
评分徐友渔居然当过执行主编 吓死本宝宝噜 哈佛燕京书库死忠粉 三联周刊 一本让人敬畏的杂志
评分往事烟云,历历在目,哪些人、那些事。尤记得晓莺跟我说起三联旧事时,眼睛中的那份感动。
评分我不喜欢苗炜、王小峰、王恺,但不妨碍我认为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好杂志。这本书里有很多篇写的非常好看,比如舒可文的那篇《听觉训练》,比如李菁的《最好的相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