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二卷)

新史学(第二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孙江主编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08-05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60850
丛书系列:新史学
图书标签:
  • 新史学
  • 历史
  • 新文化史
  • 思想史
  • 社会史
  • 史学理论
  • 概念史
  • 孙江
  • 新史学
  • 第二卷
  • 历史研究
  • 学术著作
  • 史学理论
  • 现代史学
  • 思想史
  • 学术史
  • 历史方法
  • 批判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历经语言学的转变之后,近代知识的“非自明性”问题成为国际历史学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与此相关联,围绕近代知识的建构而展开的概念史研究、文本比较研究,可谓最受注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新史学(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呼应历史学的这一新趋向,以概念?文本研究为中心,收录了以下四组论文:

第一组题为“概念的空间”,收录的论文分别考察了“东洋”、“亚洲”、“自由”概念的生成和语义转变问题;第二组题为“文本政治学”,收录的论文分别涉及《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的汉译和文本流传问题,以及汉文佛典《大乘起信论》的英译问题,而明清修志局内围绕如何编纂地方志的分歧,则提供了观察问题的另一个视角;第三组题为“历史学的田野”,承接第一卷的主旨,收录了诠释“残山剩水”之喻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的论文;第四组题为“方法的尺度”,收录中外学者讨论中国历史叙述问题的理论文章。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言:语言学转变之后的中国新史学
慨念的空间
孙江:“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
小引
南北坐标轴上的东西洋——传统知识的轮廓
东西坐标轴上的东西洋——西方近代知识的导人
附会的“近代性”——大瀛海话语阅读
余语
黄东兰:“亚洲”的诞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概念
引言
从“他称”概念到“自称”概念
“亚洲”概念的语义转换
清未、民国教科书里的亚洲叙述
结语
章清:“自由”的界限——“自由”作为学科术语在清末民初教
科书中的“呈现”
引言
政治学架构中的“自由”
西洋历史教科书:历史进程中的“自由”
国文、修身教科书:“自由”与个人
结语
川尻文彦:“民主”与democacy——中日之间的“概念”关联与中国近代思想
引言
新文化运动与“民主”(德先生)
democracy译语的“混乱”
“民主之国”“民主”“民权”
梁启超对“民权”的鼓吹
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
“革命派”与“民主共和国”
文本政治学
王明珂: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的本文与情境
楔子
王崧及《道光云南志钞》
文本与情境
云南成为中国方志世界
王崧:在方志世界中写方志
结语
龚隽:译经中的政治——李提摩太与《大乘起信论》
引言
双重语境下的佛经翻译
“大乘”与“小乘”沦述中的修辞
《起信论》翻译中的“洋格义”
潘光哲:“革命理由”的“理论旅行”——美国《独立宣言》在晚清中国导语
《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引介和回响
《大美联邦志略》里的《自为主治之示》
《美国独立檄文》与“革命火种”
基督教他教士持续付出的“精神劳动”
孙中山争取外援的“革命理由”
《美利坚宣告独立文》宣示的“革命理由”
结沦:“革命理由”与“理论旅行”的多重曲折
陈卫力:让语言更革命——《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版本与译词的尖锐化
前言
由目文版列中义版
1908年民鸣译《共产党宣青》第一章
1920年陈强道译本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变迁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词趋向尖锐化
结语:语言力度和语词的阶级化
历史学的田野
杨念群:“残山剩水”之喻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一个心态与行为互动的情境分析
“残山剩水”之喻:“南宋晚明”
“残山”与“剩水”之间:“出”与“处”的两难
方法的尺度
杜赞奇:本真性的秩序:超时间、性别以及现代中国的民族史
民族和历史
时间的难题和本真的秩序
民族困家、本真和性别
肉体化本真的社会生活
结论
吴重庆:“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
从“帝制时代”到”后革命时代”
同为天涯沦落客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阴阳共此时,人鬼情未了
结语:共时态社区
作者简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后,感受一般。关于概念史研究,编者的旨趣取用后现代与新文化史的普遍路数,重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比如采用彼得伯克的话说到:“欧洲近代初期的所谓知识,当其逐渐表显化后(尤其是被印刷后),经由某种学术体制使之合法化。”(p4)因此在占据三分之二篇幅中,该书都是讨...

评分

读后,感受一般。关于概念史研究,编者的旨趣取用后现代与新文化史的普遍路数,重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比如采用彼得伯克的话说到:“欧洲近代初期的所谓知识,当其逐渐表显化后(尤其是被印刷后),经由某种学术体制使之合法化。”(p4)因此在占据三分之二篇幅中,该书都是讨...

评分

读后,感受一般。关于概念史研究,编者的旨趣取用后现代与新文化史的普遍路数,重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比如采用彼得伯克的话说到:“欧洲近代初期的所谓知识,当其逐渐表显化后(尤其是被印刷后),经由某种学术体制使之合法化。”(p4)因此在占据三分之二篇幅中,该书都是讨...

评分

读后,感受一般。关于概念史研究,编者的旨趣取用后现代与新文化史的普遍路数,重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比如采用彼得伯克的话说到:“欧洲近代初期的所谓知识,当其逐渐表显化后(尤其是被印刷后),经由某种学术体制使之合法化。”(p4)因此在占据三分之二篇幅中,该书都是讨...

评分

读后,感受一般。关于概念史研究,编者的旨趣取用后现代与新文化史的普遍路数,重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比如采用彼得伯克的话说到:“欧洲近代初期的所谓知识,当其逐渐表显化后(尤其是被印刷后),经由某种学术体制使之合法化。”(p4)因此在占据三分之二篇幅中,该书都是讨...

用户评价

评分

孙江导言比较清楚的阐释了概念史同文化史社会史的关系。孙黄两文取径不同但均讨论了空间概念。章、川尻则探讨政治概念可与金观涛对读。(比较喜欢章的结构)龚、潘、陈均讨论文本与翻译的问题。杜赞奇理论性较强,但是不算特别有突破。

评分

虽然都是很不错的文章,但是编成一部书显得整体比较支离破碎。说实话,这本书对于解决我的很多关于概念史的疑惑意义不大。

评分

孙江导言比较清楚的阐释了概念史同文化史社会史的关系。孙黄两文取径不同但均讨论了空间概念。章、川尻则探讨政治概念可与金观涛对读。(比较喜欢章的结构)龚、潘、陈均讨论文本与翻译的问题。杜赞奇理论性较强,但是不算特别有突破。

评分

看完孙江的东洋概念一文,总觉得想问一句,然后呢?重视语境分析、概念与社会互动的概念史,在国内诸家写来,更接近于概念梳理史,从而近于琐碎。失望大于惊喜。孙江在序言中强调,历史就是叙事。希望他们不是真诚的认为历史只是叙事。引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的多,在负面意义上。

评分

川尻文彦……用这个字真的不是黑?T_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