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挤进堆满背篼而无从落脚的过道,辗转腾挪一番,大汗淋漓的我和朋友才闯到中巴车的最后一排座位。满满当当的车厢里,闷热的空气已然停滞,我们只得不停扇动手里的景点门票。身边传来手机播放的流行音乐,虽然其主人丝毫不羞于调到最大音量,但国产手机那微微沙哑的嘶喊在...
评分最近一个多月的休整,感觉思想上收获很大。重新用经济的眼光读完《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心中隐隐希望读到对中国整个社会环境的解读,这时遇到费老的《乡土中国》,真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啊! 人们在谈论问题时,尤其是社会、文化、历史等宏大课题时,意见不...
评分记得在村里读书时,一天夜里熄灯后和宿舍的兄弟们卧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或者再明确一点: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即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讨论出结果,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出什么结果,因为我发现在探讨“中国人”时,我首先需...
评分早已远闻费孝通先生大名,但说来不无遗憾,由于主客观原因,一直未能拜读其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在老师推荐之下,慕名读完此书,顿觉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展现的是六十余年前的中国乡土,恍如隔世,但笔者作为出身于典型乡土的学生,如今细读之下,便感异常熟...
评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严格来讲,是1938年;1947年,出版。它是费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课内容,所开的课恰是“乡村社会学”。 据费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那个时候,他不喜欢“照本宣科”,总想着与学生探索一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再加上,“乡...
“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
评分2019.07.25.fin.难以相信这是上世纪40年代出的书。说透了中国人的脾气秉性。有点后悔没早看,但可能早两年看我还看不懂。虽然现在也不敢说全懂。| 2019.06.17.start.
评分大学时代一门选修课上老师非常推荐的一本书,现在才看,竟也过去10年了(好暴露年龄),没想到只是一本薄薄小书,成书于解放前,不得不说作者对几千年农业社会发展过来的中国研究得非常透彻,对于中国的社会特点描述得非常精妙。
评分经典!对乡土中国观察地细致入微,思考得很深入很接中国地气,比如见面互问年龄可以引申到是要长幼排序因为有教化传统(《长老统治》篇)。
评分大师就是大师,能用简单几句话就把规律解释得清清楚楚,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政治、经济之间融汇打通,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但值得单独咀嚼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