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莫裏斯•梅洛-龐蒂在法國高等電影學院的演講《電影與新心理學》,代錶瞭他有關電影美學的基本思想,即一種在新心理學目光審視下的電影美學。本書完整收錄《電影與新心理學》,並補充瞭 “從攝影到文本”與“文本解析”等相關資料,盡可能地展現齣這本經典之作的魅力。
作者莫裏斯·梅洛-龐蒂(1908—1961),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傢、思想傢之一。他在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與薩特齊名,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傢的傑齣代錶。他的代錶性哲學著作《知覺現象學》被視作法國現象學運動的奠基之作。 譯者方爾平,畢業於北京大學,法語係碩士,已翻譯齣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電影符號學質疑》《欲望的眩暈——通過電影理解欲望》等譯著。
对于我来说这本小册子要讲的可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梅洛-庞蒂试图建立新心理学和电影的联系,来表达他认为的电影所该表现的不是中心思想,也不是事实或意义,电影本身不思考,只感知(Le film ne se pense pas, il se perçoit),只要通过对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成分,来...
評分对于我来说这本小册子要讲的可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梅洛-庞蒂试图建立新心理学和电影的联系,来表达他认为的电影所该表现的不是中心思想,也不是事实或意义,电影本身不思考,只感知(Le film ne se pense pas, il se perçoit),只要通过对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成分,来...
評分莫里斯·梅洛-庞蒂说,“如果我们能够把事物之间的空隙(例如街边树木之间的空间)视为事物,同时把事物本身(街边的树木)视为背景,那么世界的面貌在我们眼中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庞蒂的此番话若用学术语言来阐述,则是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便不同。如移动中的...
評分莫里斯·梅洛-庞蒂说,“如果我们能够把事物之间的空隙(例如街边树木之间的空间)视为事物,同时把事物本身(街边的树木)视为背景,那么世界的面貌在我们眼中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庞蒂的此番话若用学术语言来阐述,则是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便不同。如移动中的...
評分我们在研究电影的错误道路上已经走得太久,以至于忘记电影作为视听艺术,首先作用于感官。 我们如此强调脑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身体的可能性。 如果电影能被大脑解析,那就说明电影的精髓能被转化成文字。 难道一部电影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观念才能创造出来? 我们丧失了感受/感...
想一想上世紀中期的法國真是神奇,電影、哲學、政治、文學,隨便看哪個最後都會發現,它們與研究它們的人都是扣在一起的。
评分情境電影,或感官派影評。柏格森撕裂瞭科學與哲學的虛假統一,新心理學撕裂的是哲學與藝術的虛假閤謀,值得注意的是電影評論並非電影(正如梅洛龐蒂所暗示),正如現實事件隻不過是電影作者裝配的質料。
评分憤怒,就一篇三十頁的梅洛-龐蒂的論文,打包附帶瞭兩篇相關的長文章,最長的居然是一位法國高中哲學老師的論文,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齣版商無良一至於此!
评分影片不被思考,它被感知。
评分以梅洛·龐蒂的一篇「電影與新心理學」的演講稿+針對並分析此篇演講稿而寫就的兩篇文章組成。挺精簡的。我簡直想抄寫背誦梅洛·龐蒂的演講全文。啓發性太大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