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国著名历史学者、作家,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首位女性院长,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等人推重。她于1963年和1972年分别凭《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 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文字充满戏剧张力和画面感,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的故事,自称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她认为历史作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应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性写出清晰、有趣的历史。塔奇曼的作品是严谨学术研究和精致文字的结合,并伴随着深刻的反思,拥有让读者着迷的魅力。
除两部普利策奖作品外,另有Bible and Sword、《齐默尔曼电报》、《骄傲之塔》、《远方之镜》、《历史的技艺》、《愚政进行曲》等作品。
“人类为巴勒斯坦流的血,比为地球上任何地方流的都要多”。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经历近两千年的流散后,在同一片土地、操着原有的语言重新建国。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中,英国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列颠人一直将巴勒斯坦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大英帝国的战略考量。
巴巴拉·塔奇曼通过生动的细节、文学的笔法,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记述了从不列颠起源到《贝尔福宣言》的漫长历史中,文化和政治的动机——即“圣经”与“利剑”——如何塑造了英国的近东政策,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
《圣经与利剑》是塔奇曼的处女座,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所没有想到的,了解到塔奇曼,其实也是从理想国译丛系列开始,从《八月炮火》到《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塔奇曼笔下的历史,清晰而有趣,她将历史写成文学,当成艺术,正如她对自己的评价——“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 这...
评分犹太人,一个命运多舛风雨飘摇而又顽强传承的民族,以色列,一个沦陷了两千年又重新建立起来的国家,似乎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浓重的传奇色彩,它们背后也的确拥有着神秘的历史故事。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正式复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对于犹太民族来说,一个崭...
评分犹太人,一个命运多舛风雨飘摇而又顽强传承的民族,以色列,一个沦陷了两千年又重新建立起来的国家,似乎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浓重的传奇色彩,它们背后也的确拥有着神秘的历史故事。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正式复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对于犹太民族来说,一个崭...
评分犹太人,一个命运多舛风雨飘摇而又顽强传承的民族,以色列,一个沦陷了两千年又重新建立起来的国家,似乎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浓重的传奇色彩,它们背后也的确拥有着神秘的历史故事。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正式复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对于犹太民族来说,一个崭...
评分有基督教历史基础的没难度,3个晚上过完,另有笔记,部分摘录
评分塔奇曼的处女座,以一个个专题形式切入,从近两千年历史中,挖掘英国人支持以色列复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原因。其中对英国人的精神心理、中世纪的朝圣、十字军、东印度公司等内容的描写确实已经能见出塔奇曼的功力。尤其喜欢英译圣经那一章。看了这个书,才基本弄清楚了以色列人自古以来的生存状态和复国的不易,因为事实上,有太多犹太人自己也把复国当作完全的空想而不愿投入。
评分英国人和犹太人两千多年的种种交集。
评分简而言之,一方面,英国自古以来就因为其基督信仰而对圣地巴勒斯坦怀有特殊的感情,后来这股特殊感情渐渐转化为帮助犹太人重归故土的决心;另一方面,从大航海时代以降,巴勒斯坦及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和商业拓展上开始拥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到近现代时直接成为各大国的必争之地,而英国在此时先下手为强,托管了巴勒斯坦,发布了贝尔福宣言,结果为中东局势埋下炸弹。所以标题起得已足够清晰:「圣经」(宗教热情)和「利剑」(国家利益)的联合,使得英国深深地与巴勒斯坦纠葛在一起。
评分塔奇曼的作品。《圣经与利剑》一个是指文化,一个是说帝国战略,讲英国人为什么帮犹太人回巴勒斯坦重建家园。圣经指的是从文化亲缘上,因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发展,英国人会觉得他们在宗教上受惠于犹太人。利剑就更好理解,因为巴勒斯坦地区扼住了苏伊士运河的东岸,那是帝国通往印度的生命线。之前不知道的是,19世纪的福音主义者,他们认为既然《旧约》预言了犹太人要返回耶路撒冷,那么基督徒就有责任协助实现这个预言,完成这个预言甚至是基督复临的前提,所以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促成英国政府支持犹太人回巴勒斯坦,并且这些人的主张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