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写真论

决斗写真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筱山纪信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29
译者:黄亚纪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8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96799
丛书系列:理想国·日本摄影家书系
图书标签:
  • 摄影
  • 日本
  • 筱山纪信
  • 中平卓马
  • 艺术
  • 理想国
  • 文化
  • 時間-空間-影像
  • 决斗
  • 写真
  • 历史
  • 哲学
  • 对抗
  • 勇气
  • 视觉
  • 策略
  • 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76 年,知名摄影杂志《朝日相机》,邀请从事评论并宣布放弃摄影的中平卓马和声势如日中天的摄影家筱山纪信合开专栏。由筱山提供摄影作品和引言,中平则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决斗写真论》于焉诞生。一年中,两人透过家、晴天、寺、街区、旅途、印度、工作、风、妻、平日、插曲 、巴黎与明星这13个主题,对“摄影是什么?”“观看是什么?”“摄影的行为是什么?”“摄影家又是什么?”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索。

中平大学时学习西班牙语,对哲学、美学理论以及语言学有浓厚兴趣,他的评论文字赤裸、尖锐充满了思辨性,强调以摄影行为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至今读来依然前卫。筱山纪信是日本少有的在商业和艺术领域都获得认可的摄影师。他为众多时尚杂志拍摄艺人写真,同时,以稳健而冷静的镜头拍摄大量艺术写真,记录旅途和静物。迥然不同的两人碰撞出的火花给彼此和摄影都带来了更多可能。

作者简介

筱山纪信,摄影家。1940年生于东京,1959年进入日本艺术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在学期间进入广告公司LIGHT PUBLICITY,并在《相机每日》、《朝日相机》发表作品,获日本摄影批评家协会新人奖。1970年代起步入创作的成熟阶段,屡获大奖,出版重要作品《晴天》、《家 》、《巴黎》。1976年,代表日本国家馆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

在大众领域亦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1980年开始为杂志《写乐》拍摄一线明星写真,出版重要作品《宫泽理惠写真集》《少女馆》等,在女体写真领域确立了权威地位,并活跃至今。

中平卓马,摄影家,摄影评论家。1938年生于东京, 1958年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就读。毕业进入《现代之眼》担任编辑,1968年与高梨丰、多木浩二共同创办摄影同人志《挑衅》,森山大道于第二期加入,对日本战后摄影产生重大影响。1970年出版摄影集《为了该有的语言》,隔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1973年发表评论集《为何是植物图鉴》, 1976年与篠山纪信于《朝日相机》共同连载 《决斗写真论》,以犀利的笔锋为人称道。

1977年,本书集结出版前,因酒精中毒紧急送医,造成逆行性记忆丧失。丧失记忆与逻辑能力后,将摄影当做作息般的生理行为,每天外出拍照,被称为“成为相机的男人”。 2015年,因肺炎在横滨市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

译者 黄亚纪,台湾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写真物语 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作者,杉本博司、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的译者,AURA摄影杂志创办人。台湾大学社会学习毕业后赴美日学习当代艺术与摄影,经历台北、上海、东京伦敦等地的艺术工作,长期在华语圈撰写摄影相关文字,并策划中平卓马、蜷川实花作品的首次台湾展出,和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北井一夫等人的北京个展。

目录信息


往城市的视线或从城市的视线
晴天
激辩的终点是沉默

家•摄影 — 过去的双重迷宫
街区
街区 — 观看的远近法
旅途
旅途的诈骗术 — 回到街道吧
印度
“白地图”中的印度
工作
视觉的边界 I

视觉的边界 II
妻子
插曲
平日
个人的解体•个体的超越I
个人的解体•个体的超越II
生日
第二段插曲
巴黎
筱山纪信论I
明星
筱山纪信论
对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每每看到一些作品,我都会问自己,摄影是什么?摄影师又是干什么的?尽管我曾不止一次告诉自己,享受摄影就够了,没有必要去追求他的意义。但看到那些作品时,内心的不安,我无法逃避。这种感觉在看中平卓马早年摄影作品时感触尤为强烈。 我好像也在他的作品中摸索到了一...  

评分

每每看到一些作品,我都会问自己,摄影是什么?摄影师又是干什么的?尽管我曾不止一次告诉自己,享受摄影就够了,没有必要去追求他的意义。但看到那些作品时,内心的不安,我无法逃避。这种感觉在看中平卓马早年摄影作品时感触尤为强烈。 我好像也在他的作品中摸索到了一...  

评分

一直以来,冠于中平卓马的一个典型性的称谓是“成为照相机的男人”。在这个表述的背后,隐含的意思是“透明化的拍摄者”,或“零度摄影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谓,是因为中平卓马在摄影上始终在追求客观式的记录,追求摄影上的主体透明化,追求个人的解体、个性的超越。《决...  

评分

评分

一.家/往城市的视线或从城市的视线 所谓的观看是把世界还原为应被观看的东西=对象,确立我与对象之间安定的距离,然后以此 事物就像直接朝着眼球冲过来,我的眼球与网膜会被意识与事物割伤。将世界意义化、所有化。 我认为报道摄影家只是在现实中探求「贫困」的「贫困」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直接看正文的话,完全不会想到是个日本人,不要说褝味,就是那种疏松通透的散文质感的美,最日本的美,他也完全不屑,手势大方的直奔内核。意识的搅拌,时时让我不安,不能敲准钉子挂上我的答案,松一口气,不,完全没有熟悉的认知路径可循,然而这没有山道的野路,其危险又吸引着我……

评分

印的真好啊

评分

每天读一点都忘记标注了。很喜欢看各个艺术门类的人们怎么思考各自的工作。

评分

被中平卓马圈粉!

评分

缠绕的翻译也无法掩盖中平卓马的爆破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