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與通識》裏的十二篇文章,為阿城先生為《收獲》所寫的專欄,原題為“煞風景”,因為講常識,常常煞風景。這些文章寫自洛杉磯、墨西哥、上海、颱北……遊曆世界的阿城嚮讀者講述“常識”——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他把抽象的學問拿迴來,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裏好好涮過,舒緩的散文筆調,嚮人生的啓濛書房龍《人類的故事》緻意。《思鄉與蛋白酶》《愛情與化學》《攻擊與人性》……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讀來仍刺激腦啡。理想國推齣二十周年紀念版,唐諾伴讀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錄書中。
阿城,本名鍾阿城,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雜傢,文字手藝人。
- 認識阿城, 從《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兩本書開始, 覺得他的訪談和文字特別好看, 知識文化底子很厚, 但又不造作, 很'落地'。後來看了他的《棋王.樹王.孩子王》, 也喜歡。 - 聽說有這本書出了, 滿心歡喜的, 以為是天大的事。老婆說, 她以前就有這本書, 想來應該是國內簡體...
評分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戏称,将来要为自己撰写一个墓志铭,上写“读书驳杂,不足为训”八个大字。他的阅读量确实很惊人,不过其思维方式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利用科学新知,来解释文化与人性中的种种表现。这本书说的是常识。其实常识绝非尽人皆知,很多人之所以活...
評分读书读到自己喜欢的作者,是种幸运。如果这作者还活着,是又一重幸运。如果这作者非但还活着,并且持续不断的出版新作,那就是幸运的幸运的幸运了。 再进一步,如果他非但活着,还一直在写,并且都写得好,那简直可以说是幸福了。 做个幸福的人,好难。 比方说,我喜欢的这...
評分《常识与通识》是阿城在海外写给《收获》的专栏,大概是96、97年左右,那时同时在《收获》开的一个专栏是《文化苦旅》余秋雨开的,结果余秋雨一下子就火了,书就印了单行本,那时我也追捧的不行,买盗版书来看,直到前年我读到了阿城的这本《常识与通识》才知道自己的盲目,比...
評分只能说,很遗憾读到的第一本阿城的作品是这个。感觉很一般吧,写了两年的杂志专栏集结而成,大段大段的引用和自引,可能是为了凑字数多拿点稿费吧。大段大段的生物“常识”,“爬虫类脑”、“哺乳类脑”之类的论断让人厌倦又怀疑。读罢全书,竟觉得这所谓“常识”不了解也罢。...
從話題的跳躍度與旁徵博引上說阿城實在是讀瞭太多雜書瞭,換他自己的話說讀書之雜都到瞭有些不好意思的地步,他能從愛情說到腦科學,從怪談說到孔子,不過看似天南海北的鬍侃,最後他會夾雜些對當年無産階級運動的批判,也就是唐諾在結尾說的阿城錶麵在講常識其實在講意識形態,在理性思維下戳破畝産萬斤的謊言纔是常識的力量。
评分初看時趣,迴味時冷…
评分有趣但沒意思...
评分抑製不住的失望,大段過往文章及外部文獻的摘錄很影響觀感。雖然是連載的集閤,前文摘錄不可避免,但我如果對主題感興趣的話,何不直接閱讀原文獻,而不是在這對節選的科普文做二次消化呢?嚴格來說,阿城終究是個文人,對於科學性較強之內容的闡述,偏差或多或少難以避免。而且說實話,我並不是很感興趣,尤其是第一章的飲食(這當然是我的問題)。 本書正文完整保留,由他人撰寫的附錄反而刪去一節就很行為藝術瞭。具體刪減內容見本人長書評。
评分不比《威尼斯日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