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史 民国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历史 近代史 社会学 胡悦晗
发表于2024-12-23
生活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北京知识人主要供职于出版业与教育业;职业收入在城市居民收入中位居中等水平,但个人收入存在巨大差异;在居住、饮食、服饰与出行等日常消费层面也呈现出巨大差异。他们的日常交往主要在家庭、茶社、酒楼与咖啡馆等场所展开,交往方式主要有书信往来、沙龙聚餐、礼物馈赠等多种类型;知名作家及地方上流知识精英阶层拥有复杂的关系网络,其交往对象往往涉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松散与不稳定的开放状。
此外,旧派文人群体及新派作家群体的交往对象多固定在同一阶层、相近职业之人,由此形成较为同质化与单一化的亚群体。但由于他们的日常交往多以生活情趣及文学艺术审美取向的相近为原则,故其群体内部结构较为松散。其中,上海知识分子尽管较易萌生阶级/阶层意识,但不易就知识阶层的属性、特征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本书以1927至1937年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所处的阶层位置,分析知识群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惯习策略发展出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论述话语,在竞争稀缺性资源的过程中实现资本的转换,催生知识群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在社会结构层面实现阶层再生产。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民国读书人精神风貌、娱乐生活偏好的著作一部民国时期都市生活娱乐指南
●这是一部关于民国时期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取向的著作,作者从时人的日记、回忆录、传记中发掘出当时知识分子,如鲁迅、戴望舒等在图书馆与书摊,咖啡馆、酒吧与茶楼,四合院与洋楼,公园与影戏院,消费与收藏、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偏好,从侧面反映当时知识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与阶层意识。资料丰富,论题独特。
●本书考察民国时期上海与北京的都市生活情景,涵盖衣食消费与精神文化娱乐等方面,堪称民国都市生活指南。
●本书从日常生活维度出发,呈现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知识群体的整体面貌,兼及与同一时期北京知识群体的比较。
胡悦晗,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10-2011年度访问学者。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史学理论研究》《史林》《二十一世纪》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博士论文题目为《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专著《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主要还是以上海为中心,对北平的研究略显不足。不过在研究方法与角度方面对我有很大启迪。后记感人。
评分野心不小,摊子铺的有点大,什么都说了些,而且理论先行有点严重,但是最后这结论也太单薄
评分堆砌的厉害,没看到多少整理与分析,就是都堆在一块然后表示差异很多最后描述一下两头
评分史料很丰富,但结论略显苍白。(总论与小结均是如此~)
评分史料很丰富,但结论略显苍白。(总论与小结均是如此~)
1927-1937年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日益明确了社会分工与阶层分化,逐步形成并稳固了各群体的思维形态与文化模式,以都市人群中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聚焦对象,从吃穿住行、人际网络、精神层面和身份认同等角度,全面观察“五四”之后以“原子化...
评分作为中国近代至今的第一城,关于上海的研究,天然具备了跟社会史和新文化史思潮对接的无限可能。一方面,作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众多学者自然会将上海的城市研究,作为考察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变迁的上佳样本;另一方面,伴随着《申报》、商务印书馆...
评分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对谈 | 胡悦晗、陆远、许金晶 整理 | 肖立志 摄影 | 刘青 △ 演讲现场 写作缘起 胡悦晗:本书的写作缘起于我的博士生涯。2008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许纪霖教授。许老师本来就擅长研究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我依稀记得第一次与许老师交谈...
评分作者:唐山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但事实上,鲁迅是喝咖啡的,在《鲁迅日记》中,至少有5处相关记录。鲁迅这么写,是在讽刺泡“革命咖啡店”的作家,“面前是一大杯热气蒸腾的无产阶级咖啡,远处是许许多多‘龌龊的...
评分1927-1937年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日益明确了社会分工与阶层分化,逐步形成并稳固了各群体的思维形态与文化模式,以都市人群中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聚焦对象,从吃穿住行、人际网络、精神层面和身份认同等角度,全面观察“五四”之后以“原子化...
生活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