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傢和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裏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書中探討瞭極權主義的社會心理根源,被譽為精神分析運用在社會學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認為,要戰勝極權主義勢力,必須首先弄清楚極權主義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書中探索瞭曆史進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變化的關係,深入地解釋瞭形成現代社會的力量,透徹地分析極權主義機製滋生的原因,熱烈地談論自由的價值、社會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義,以及個體發自內心的愛。他努力教導人如何自由而不緻孤獨、自愛而不自私、理智判斷而不找閤理化藉口、擁有信仰而不迷信於神學。
艾裏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傢和哲學傢。1900年生於德國猶太人傢庭,1922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法蘭剋福學派”重要成員。1934年赴美從事心理谘詢工作,先後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於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促使人們渴望與他人結閤、聯係。弗洛姆以深入淺齣、平易近人的文筆,創作瞭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存在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論不服從》等。
读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我对自由有了新的认识。 在讨论“逃避自由”之前,如何理解并定义“自由”至关重要。我把自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形式自由,即外在自由。第一层次是人作为动物所拥有的生存自由,能有选择吃、穿、住、行,以及伴侣的权利。吃、穿、住、行、性,是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自由就是重荷,虽然人类千年来都在为反抗权威争取个人的自由而努力,但即使人能够获得宗教和政治的自由,这也不意昧着人能够实现精神的自由。对于一个没有能力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的人来说,言论的自由对他而言只是多余的负荷,他不知道自己想什么,所以他只能服从于权威,陷入新...
(讓我想起我這幾年逐漸産生的體會:人需要和世界産生聯結,但同時人也需要保持能夠獨立的可能性)挺有意思的雖然我是每章翻瞭開頭然後就去看結論瞭……這忽然讓我想起我看到elsa找到瞭自我,找到瞭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為何如此感動,人在擁有“自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之後,便開始質問我是誰,我該做什麼,而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答案是何其痛苦的一件事。哎。。
评分同本不同版,加標。(買得人文社的這套,湊活吧)
评分啃瞭一半,不懂的居多
评分同本不同版,加標。(買得人文社的這套,湊活吧)
评分通俗易懂又有深度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想起來讀熊培雲《自由在高處》時他一直在強調“追求自由是所有人的本性”我就在心裏犯嘀咕,讀這本書終於找到足以批判這種觀點的理論瞭。前麵的分析都很精彩,可惜最後提到的解決方法有待商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