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審中國的“近代”

重審中國的“近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孫江
出品人:
頁數:436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0
價格: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0132626
叢書系列: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係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近代史
  • 孫江
  • 近現代史
  • 曆史
  • 現代中國
  • 曆史學
  • 中國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化
  • 思想史
  • 曆史反思
  • 現代化
  • 文化轉型
  • 民族國傢
  • 西學東漸
  • 曆史哲學
  • 批判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本從社會史和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國近代”之輪廓的著作。第一編涉及清朝統治之下滿漢關係的變化。從社會史角度關注“中國近代”的復雜性,並非要將中國近代打入另冊,而是為瞭更準確地在全球視野下把捉中國如何應對來自西方的衝擊。第二編從東西關係討論西方近代知識的傳入與再生産之問題。第三編選擇宗教/基督教題材,討論內在於中國近代的自他關係。第四編討論瞭上述不同麵相與論者持有的方法之間的關係。

著者簡介

孫江,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曆史學院教授,學衡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科、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博士畢業於東京大學,提倡“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力求打破古今中外之區隔,學科涉及政治學、曆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等領域。代錶作包括:《中國の「近代」を問う——曆史・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近代中國の宗教、結社と權力》、《近代中國の革命と秘密結社——中國革命の社會史的研究(1895-1955)》、《鏡像中的曆史》、《作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宗教》等。

圖書目錄

自 序/i

第一編
第一章 想象的血——異姓結拜與記憶共同體的創造/003
一 摹擬親屬:宗族社會的自我/他者/003
二 歃血結盟的理想型/007
三 異姓結拜與歃血結盟/011
四 創造記憶共同體/018
五 結語/023
第二章 太陽的記憶——關於太陽三月十九日誕辰話語的知識考古/025
一 楔子:甲申三月十九日/025
二 太陽誕辰公共記憶的創造/027
三 太陽誕辰話語的文本化/037
四 記憶/忘卻的再生産/047
五 結語/054
第三章 文本中的秘密——《中國秘密社會史》的作者、底本與敘事/056
一 問題所在/056
二 文本之間/058
三 文本之內/073
四 文本之外/077

第二編
第四章 “東洋”的變遷——近代中國語境裏的“東洋”概念/085
一 小引/085
二 南北坐標軸上的東西洋:傳統知識的輪廓/087
三 東西坐標軸上的東西洋:西方近代知識的導入/095
四 附會的“近代性”:大瀛海話語閱讀/104
五 餘語/110
第五章 連續性與斷裂——20世紀初曆史教科書中的黃帝敘述/113
一 引言/113
二 曆史教科書裏的黃帝敘述/120
三 曆史教科書裏的黃帝肖像/134
四 結語/146
第六章 布魯門巴哈在東亞——“人分五種說”在東亞的傳布及文本之比較/153
一 引言/153
二 來華西人與“人分五種說”/158
三 “人分五種說”在日本的傳布/173
四 “人分五種說”在清末民初的傳布/186
五 人種概念:一個比較/197
第七章 黃帝自巴比倫來?——拉剋伯裏“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東亞的傳布與文本之比較/202
一 楔子/202
二 從“語言科學”到“曆史科學”:拉剋伯裏的“中國文明西來說”/205
三 在“Orientalism”與“東洋學”之間:“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明治日本/215
四 本真性與外來性:“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清末中國/225
五 結語/239

第三編
第八章 基督教本土化序章——《北京條約》第六款中法文本之辨析/247
一 《北京條約》第六款漢文本與法文本之比較/248
二 漢文本《北京條約》第六款之實施/254
三 巴黎外方傳教會廣東地契文書之初讀/259
四 結語/267
第九章 作為他者的“洋教”——19世紀基督教與中國社會/269
一 引言/269
二 “洋教”:作為他者的基督教/272
三 與他者的距離:宗教感情的齟齬/275
四 他者的迴轉:宗教組織間的交錯關係/281
五 結語/288
第十章 錶述宗教——“中國宗教”在1893年芝加哥萬國宗教大會/291
一 宗教盛宴/291
二 最初儒人海西經/294
三 李提摩太的翻譯/302
四 傳教士的中國宗教觀/307
五 來自日本的聲音/313
六 從religion到宗教/318

第四編
第十一章 “中國有中國的尺度”——以橘樸與魯迅的談話為中心/325
一 那人是誰/325
二 魯迅如是說/331
三 新思想與舊思想/336
四 橘樸沒有說齣來的話/341
五 話外之話/345
第十二章 概念史研究的中國“轉嚮”/348
一 引言/348
二 知識旅行/349
三 概念史的源與流/353
四 曆史性基礎概念/360

徵引文獻/368
索 引/405
後 記/41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點意思,4星推薦

评分

第三遍關於“中國宗教”的概念追溯非常棒瞭

评分

1.是因為張壽安主編的《晚清民初的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而知道的這一係列的書,當時就覺得收入的幾篇文章各顯神通,風格迥異,讓人眼界大開。 2.這本書主要討論近代知識的生産,傳播,接受再到再生産的幾個環節,這種概念史的理論要有非常紮實的文本考證和分析能力,孫教授的論證讓我嘆服,各種錶格,圖畫穿插在邏輯嚴密的考察中,尤其是跨語言文本的對比讓我嘆服,作者究竟懂幾種外語,咱也不敢猜不敢問,看瞭你就知道瞭。 3.這種概念史的理路無疑是受到瞭後現代主義史學尤其是福柯思想的影響,孫教授極力避免本質主義的直綫論述,將目光投嚮民眾的生活層麵,將知識生産的權力話語給透視齣來,這些理路都與思想史的大背景轉嚮有關。 4.有趣的個案概念考察卻可以映射齣近代中國社會和思想、政治的變遷,概念史雖難卻大有可為。

评分

與其說欣賞孫老師的智慧,不如說欣賞他的認真。隻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做這麼精到的學術。

评分

有點意思,4星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