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作者:毋有江
出品人:
页数:27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8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30578983
丛书系列:瀛寰录:中国历史地理学书系
图书标签:
  • 政治地理
  • 历史地理
  • 魏晋南北朝
  • 历史地理学
  • 魏晋南北朝史
  • 北魏
  • 毋有江
  • 政区地理
  • 北魏
  • 政治
  • 地理
  • 历史研究
  • 古代中国
  • 政权
  • 疆域
  • 制度
  • 文化
  • 地方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是一部历史政治地理著作。作者立足政治实体的具体演化过程,着力阐释历史时期拓跋鲜卑长期占主导的北族从部族政治体向中原王朝政治体的地理发展过程。《北魏政治地理研究》在游牧民族政治体发展的地理过程、政治中心跨地域的空间变动轨迹,以及区域发展的地理逻辑上均有基于政治地理分析的思考与理解。因疆域与政区是政治地理分析的知识基础,《北魏政治地理研究》部分章节突显了作者同期研究北魏乃至北朝政区的思路,有助于理解北朝疆域与政区发展的基本脉络。

作者简介

毋有江,1972年生,河南博爱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毕业,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历史政治地理的研究,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国学研究》、《人文杂志》、《中国中古史集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天兴元年徙民与北魏初年的行政区划》一文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会第四届很好青年历史地理论著一等奖。

目录信息

目录
●自然人文两相融——“瀛寰录”历史地理学书系(代序) i
●序言 iii
● 建魏之前拓跋鲜卑政治发展的地理空间 1
●一、试释“匈奴之故地” 2
●二、试析“定襄之盛乐” 6
●三、从“分国为三部”到“总摄三部” 11
●四、猗一系势力消长与拓跋部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 18
●五、从什翼犍建代到拓跋珪建魏 28
●六、小结 36
●第二章 天兴元年徙民与北魏初年的行政区划 39
●一、问题的提出 39
●二、对后燕州设置情况的复原 41
●三、北魏政区体系的初步形成 45
●四、余论 51
●第三章 道武帝之后北魏在新占地区的政区设置 54
●一、大夏的政区设置与北魏 55
●二、北燕的政区设置与北魏 58
●三、北凉的政区设置与北魏 63
●四、仇池的政区设置与北魏 66
●部分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世纪是地理学的世纪,挟地理大发现以来积累的巨量地理新知识,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得以形成,直到世纪之末,终于出现了政治地理学这一名号。由拉采尔首倡的这门学问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变种。由于地缘政治学被纳粹德国用作军事扩张的一种理...

评分

19世纪是地理学的世纪,挟地理大发现以来积累的巨量地理新知识,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得以形成,直到世纪之末,终于出现了政治地理学这一名号。由拉采尔首倡的这门学问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变种。由于地缘政治学被纳粹德国用作军事扩张的一种理...

评分

19世纪是地理学的世纪,挟地理大发现以来积累的巨量地理新知识,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得以形成,直到世纪之末,终于出现了政治地理学这一名号。由拉采尔首倡的这门学问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变种。由于地缘政治学被纳粹德国用作军事扩张的一种理...

评分

19世纪是地理学的世纪,挟地理大发现以来积累的巨量地理新知识,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得以形成,直到世纪之末,终于出现了政治地理学这一名号。由拉采尔首倡的这门学问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变种。由于地缘政治学被纳粹德国用作军事扩张的一种理...

评分

19世纪是地理学的世纪,挟地理大发现以来积累的巨量地理新知识,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得以形成,直到世纪之末,终于出现了政治地理学这一名号。由拉采尔首倡的这门学问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发展,而且还衍生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变种。由于地缘政治学被纳粹德国用作军事扩张的一种理...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社会政治进程的一体两翼,它们总是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也就是源于此观点的对汉化问题的反思,除了收入在《中国中古史集刊》的文章,其他的实证性居多,不易通读,另外作者其实应该加一个结论。

评分

章一以建魏之前拓跋政治发展的地理空间为主线,论述诘汾以降自力微盛乐—濡源的东西线统治重心、猗卢盛乐—平城的南北线重心交替演变,在南向发展的趋势下最终汇流于平城,猗卢、猗㐌、弗继承权和发展战略斗争贯穿其中。接下三章则以拓跋珪以降州的建置为主线,集中讨论新占区州的改置、统合后新置州及其流变;章五则在该三章基础上,进一步总体讨论建置背后的政治发展过程。接下两章可视为对前五章的引论,其中章六以都城演变为角度,论述政治中心的变化对于拓跋发展战略、政治文化演变的影响;章七则从政区变动角度对北朝社会进程进一步申论,重要者如北魏八部到司州设置、四部中郎将变动所暗含的游牧部落形态的州郡化,北镇政治文化对周隋意识形态影响,北齐、北周行台地方化、总管、防的设置等政区管理变动。因是论文合集,割裂感与重出处影响深度

评分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社会政治进程的一体两翼,它们总是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也就是源于此观点的对汉化问题的反思,除了收入在《中国中古史集刊》的文章,其他的实证性居多,不易通读,另外作者其实应该加一个结论。

评分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社会政治进程的一体两翼,它们总是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也就是源于此观点的对汉化问题的反思,除了收入在《中国中古史集刊》的文章,其他的实证性居多,不易通读,另外作者其实应该加一个结论。 @2019-12-25 19:44:5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